中共資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2020年07月29日14:39  來源:資陽網
 
原標題:本周排行

7月25日,中國共產黨資陽市第四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資陽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決定》全文如下:

中共資陽市委

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

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2020年7月25日

中國共產黨資陽市第四屆委員會

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擔當歷史使命、服務戰略全局,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中共資陽市委四屆十次全體會議結合市情實際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決定。

一、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闡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了把握大勢、統攬全局的深謀遠慮和戰略決斷,體現了對成渝地區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和重大舉措,科學回答了四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怎麼看”“怎麼干”等重大問題。全市上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進一步提升貫徹國省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深刻領會准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站高謀遠,明確要推動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目標定位,提出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重點任務,指明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的方法路徑,充分體現了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變化大勢、把握高質量發展客觀趨勢和要求、促進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考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決策,是深化川渝合作、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協同共興的戰略舉措,是資陽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領,對資陽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深刻改變資陽區域能級和發展格局,更加凸顯資陽聯動成都重慶“雙門戶”的獨特優勢,顯著提升資陽地處成渝主軸和共建成都主干的戰略地位,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推動落地落實。

(二)堅定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省委以全會形式專題研究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充分體現了貫徹國家戰略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一干多支”發展戰略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戰略目標上高度契合、內在要求上高度統一、發展路徑上高度一致。省委全會強調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為重要支撐,強調以深化川渝合作為引領、以做強成都極核為帶動、以擴大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促進全域發展為取向,強調強化川渝互動、極核帶動、干支聯動,促進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興,抓住了四川貫徹國家戰略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特別是支持資陽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推進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和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改革試驗區,支持以“一區兩片”模式共建天府國際空港航空經濟試驗區,支持共建成渝中部地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支持資陽與大足共建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明確推動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為資陽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重點,必須堅定不移抓好貫徹落實,切實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工作實效。

(三)搶抓國省戰略實施給資陽帶來的時代機遇。黨中央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委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和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必將帶來長期性戰略紅利和制度性改革紅利,賦能資陽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資同城化發展,有利於優化市域空間形態,承接成都重慶極核輻射,帶動市域全面提升、整體跨越﹔有利於完善基礎設施布局,構建內聯外暢、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有利於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利於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提升城市品質、促進鄉村振興﹔有利於培育創新發展優勢,搭建重大功能平台,擴大對外開放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於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增強大局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應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進,奮力開創新時代資陽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資陽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實“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關鍵在推進成資同城化發展。要堅持戰略與戰術相結合、目標與手段相統一,明確總體思路、強化戰略支撐、塑造功能優勢。

(四)明確總體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建設“以門戶樞紐為核心,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區”,構建“聯動成渝、全面開放,市域一體、共建共興”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繪就新時代資陽高質量發展嶄新畫卷。

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圍繞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做大經濟總量中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在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分量,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為重點,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帶動力的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臨空經濟高地﹔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融入成渝科創走廊,提升協同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創新資源集聚地﹔圍繞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做強成渝聯動門戶和成都東部樞紐功能,打造成渝相向發展的重要門戶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圍繞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完善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增強人口吸納和配套服務能力,建設山水魅力之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五)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推動成資同城化率先突破共建“都市圈”,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融入“雙循環”,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合力唱好“雙城記”。強化功能協作,對接成都公園城市、“兩區一城”建設和“五中心一樞紐”功能,一體編制戰略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加快構建成資半小時通勤圈、同城化產業生態圈,共同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強化平台支撐,共建產業園區,共享招商資源,共推重點項目,打造高能級平台載體,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強化機制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政策保障體系,提升匯聚資源要素能力,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

(六)因地制宜塑造功能優勢。以門戶樞紐為核心,發揮西迎成都、東接重慶的“雙門戶”功能,加快融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空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成渝直線黃金通道,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成渝中部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推成渝主軸聯動融合發展。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遵循臨空經濟圈層演進規律,堅持全域共享臨空資源,以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為紐帶,打造面向國際的臨空經濟創新發展高地﹔踐行公園城市發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區核心帶動作用,充分挖掘山水資源,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服務,促進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齊心協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共建成渝中部地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脊梁”。

三、全面融入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新格局

對接成都東進、重慶西擴,融入主干極核、發揮主軸優勢、做強縣域特色,共建成都都市圈、助力成渝相向發展、推動市域一體發展,著力提升資陽在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融入主干極核共建成都都市圈。共享成都東進勢能,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協同區,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加快成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為協同做強成都主干極核拓展新空間,共建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完善內聯外暢交通體系,強化區域對外開放全方位鏈接,共建戰略通道和門戶樞紐。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區兩片”聯動建設為突破,構建專業化分工體系,共建龍泉山東側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以龍泉山和沱江為生態骨架,保護修復河湖水網,共塑生態安全格局,共建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

(八)發揮主軸優勢助力成渝相向發展。借勢借力重慶西擴,加強與毗鄰地區對接,爭取布局重大發展平台,提高國家戰略承載能力,共推成渝主軸整體發展。加快建設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以發展唐宋石刻文創產業為引領,推動規劃統籌、通道建設、產業協作。與大足、潼南、榮昌、銅梁共同推進成渝中部產業集聚發展,與渝北結對共享臨空經濟發展經驗,強化與遂寧合作聯動川東北經濟區、深化與內江合作聯動川南經濟區,協同提升配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能力。

(九)做強縣域特色推動市域一體發展。樹牢全市“一盤棋”、規劃“一張圖”理念,發揮縣(區)比較優勢,推動融入成渝、雙向聯動,實現配套服務、功能互補。支持雁江強化成都東向門戶功能,建設人城產融合的成資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支持以安岳為橋頭堡承接重慶都市圈輻射,建設人文薈萃的成渝中部開放發展前沿區。支持樂至發揮生態本底優勢和樞紐節點功能,建設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綠色發展示范區。支持高新區提升產業帶動作用和生活服務功能,建設創新引領型國家高新區。支持臨空經濟區筑城興產聚人,建設現代化開放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四、聚焦重點攻堅突破加快提升發展能級

緊緊扭住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體系構建、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同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深化改革開放、公共服務共享等重點任務攻堅突破,推動國省戰略部署落地落實。

(十)構建便捷高效基礎設施網絡。以提升內聯外暢水平為導向,以“7高11軌16快”立體綜合交通網絡為重點,打造成都東部空鐵公樞紐。暢通成渝大通道,加快成自宜高鐵、成資渝高速建設,推動實施成渝客專提速達效、成渝鐵路擴能改造、成渝高速擴容,協同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開工建設和綿遂內鐵路、樂山經資中至銅梁高速等前期工作,構建成資半小時、渝資1小時通勤圈。完善成資通勤網,加快成資大道、成資臨空大道建設,協同推進軌道交通資陽線(成資市域鐵路S3線)、成都外環鐵路、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東延線(資簡段、簡樂段)等前期工作和成資市域鐵路S14線、S17線前期研究,開行跨市域公交,推動成渝客專公交化運營,提高同城化通勤效率。補齊市域路網短板,規劃建設沱江兩岸旅游通道,推進資安、樂雁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實施毗鄰地區“斷頭路”打通和“瓶頸路”拓寬工程,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暢通成渝互通“毛細血管”。布局建設雁江、安岳、樂至通用機場。推動資陽北站、資陽西站、安岳站、樂至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和公鐵物流港等貨運樞紐建設,布局高鐵動貨基地,加快高鐵快運物流發展,建設內陸無水港。加快建設“張老引水”、簡資干渠、望水河泄水和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著力推進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十一)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以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建設重塑城市經濟地理,聚焦優勢重點領域,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進10個產業生態圈和18個產業功能區參與成渝產業服務配套,建設成渝中部產業集聚核心區。構建工業“5+N”產業體系,瞄准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紡織鞋服和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產業鏈配套協作,建設口腔醫療設備特色產業基地、軌道交通裝備研制基地、氫燃料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協同打造成渝萬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構建服務業“4+X”產業體系,建設紫微商貿物流功能區、童家公鐵物流園,打造臨空綜合服務功能區、國際檸檬美食城特色商業街區,推進安岳石刻文旅農旅休閑度假區、陳毅故裡全國紅色文化旅游區、沱江農旅融合產業示范帶建設,協同共建成渝中部現代物流港、國際消費中心、巴蜀文化藝術旅游走廊、西部金融中心后台集聚區。構建農業“6+3+1”產業體系,建設糧油、生豬等農產品保供基地,推進國際檸檬產業融合發展功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臨空都市農業體驗園、佛山橘海現代農業產業功能區建設,協同共建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巴蜀美麗鄉村示范帶。加快建設“一園一校一館一鎮”,推進“產學研銷醫養”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國牙谷。推動高新區轉型升級,加快臨空經濟區產業集聚,提高安岳、樂至經濟開發區和雁江工業集中發展區承載能力,積極創建成渝中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十二)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對標公園城市標准,突出生態型、高質量、人本化、有韌性的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特質,創新探索新時代城市轉型發展路徑,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構建“一主兩副、多點支撐”市域城鎮體系。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堅持臨空西拓、產城南延、門戶引領、擁江提質,建設臨空產業新城,完善城南、城東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北部新城建設,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物業管理規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建設沱江城市公園,推進九曲河景觀提升,深化智慧城市建設,提升中心城區發展水平、功能層級和首位度。擴容提質安岳、樂至縣城,加快安岳東南片區、樂至高鐵新區建設,支持樂至建設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加快重點鎮建設,推進美麗場鎮建設行動,打造一批示范中心鎮和特色小鎮。聯動推進簡陽—樂至鄉村振興示范帶、簡陽—雁江農旅融合示范區、大足—安岳及潼南—安岳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美麗新村。

(十三)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協同參與中國西部科學城建設,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科創通”資陽分站建設,加快建設成資協同創新中心。共建成德眉資科技型企業需求發布機制,推動成德綿眉資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搭建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中國牙谷智庫等重大創新平台,高水平建設“雲創智谷”等創新孵化載體平台,扎實推進天府科技雲服務工作。突出成渝研發、資陽孵化,爭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創成果在資陽轉移轉化,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資陽分中心、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強化人才協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使用流動機制,共引共培產業高端人才,打造人才協同創新基地,共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十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化區域生態空間,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共同推進沱江、涪江及陽化河等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動雁溪湖生態工程、沱江旅游航道建設。深入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市行動,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協同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同城化綠色發展示范區。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風景名勝區等生態空間保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轉型。探索創新跨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補償等機制,建設成德眉資數智環境綜合應用平台。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提升大氣環境風險預測能力。深化河(湖)長制合作,共建共享毗鄰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健全水體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和跨境流域生態治理、環境風險防控信息互通、突發環境事件協作處置等機制。協同推進土壤環境治理保護重大工程,聯動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十五)提升改革開放質量水平。探索開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共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改革試驗區。建立區域合作財稅利益分享機制,探索推進“總部+基地”經濟、園區合作共建和招商項目異地落戶。創新投融資機制,協調推進跨區域金融風險事件處置。爭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爭取成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政策覆蓋,建設成都農村土地交易服務平台(資陽子平台),支持建設用地資源向重點區域傾斜。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天府市民雲平台功能,協同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推動高頻率政務服務事項“一網同辦”,共同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改革。參與打造中國“氣大慶”,支持安岳爭創天然氣體制改革試驗區。

協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推進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資陽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積極參與共建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推動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區兩片”共建天府國際空港航空經濟試驗區。推進中韓創新創業園(資陽基地)建設。爭創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接融入“一帶一路”、空中絲綢之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依托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蓉歐班列,深入開展“資陽企業絲路行”活動,引導行業優質企業、優勢資源、名優產品“走出去”,擴大銷售市場。用好過境144小時免簽停留政策,共建國際交往中心、現代商務體驗區。瞄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點區域及歐美日韓等重點國家,精准對接行業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強化產業鏈招商。深化招商引資聯盟合作,借力西博會、西洽會等專業化平台,聯合舉辦投資推介和重大經貿活動。

(十六)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加大援企減負穩崗力度,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組建跨區域教育聯盟,共建教育“八大共享平台”,推動教育提檔升級和產教融合發展,建設文旅職教城。健全重大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規劃建設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深化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合作,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推動區域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雙向轉診暢通、分級診療快捷,實現異地門診住院醫療直接結算。優化養老、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理流程,推動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推動戶籍便捷遷徙、居住証互通互認。

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扎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統籌推進城鄉社區和村民小組優化,建好用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強化對基層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強化城鄉基層治理示范體系建設,以“村改居”為重點,深化城鄉結合部城鎮社區治理。深化法治資陽建設,健全訴源治理機制,推進跨區域立法執法司法聯動,建立協作聯席會商制度,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深化平安資陽建設,強化交界地區城鎮管理聯動,完善一體化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禁毒人民戰爭,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健全城鄉基層公共安全體系。

五、凝聚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強大合力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高效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優化發展環境,調動各方參與,形成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良好局面。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和規劃統籌、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等專項工作小組,建立運行高效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實施機制。跟進銜接國家規劃綱要、“十四五”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德眉資“三區三帶”空間規劃等重大規劃,細化制定工作方案,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建立定期督查、跟蹤分析、效果評估機制,把重點任務和事項納入綜合目標考評內容,強化結果運用,推動層層落實。

(十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非禁即入”,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支持民營資本進入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發揮產業聯盟、行業組織、商(協)會等作用,搭建綜合服務平台,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發展,強化國資國企合作,共同開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參與設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基金。完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政策措施。

(十九)堅持項目帶動。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夯實項目支撐。以項目策劃包裝為基礎,優化項目儲備體系,加強項目策劃論証,提高項目成熟度。以項目招引落地為抓手,健全招商引資考核體系,提高招商引資實效。以項目轉化實施為目標,優化項目推進機制,分類分梯次推動項目落地建設,促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二十)營造實干氛圍。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持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鮮明崇尚實干用人導向,著力鍛造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強化人大立法、監督等職能。發揮政協協商議政、民主監督作用。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獻計出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梁作用。加強宣傳引導,增進社會共識,激發公眾參與,凝聚最廣泛最深厚的建設力量。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搶抓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為更好服務國省戰略全局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羅昱、高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