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菇山下的美麗彝村 第一書記高朝武的扶貧五字經

2020年07月11日16:0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高朝武帶領村民學習養殖技術。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供圖
高朝武帶領村民學習養殖技術。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供圖

從涼山州鹽源縣城一路向北,兩個小時的車程,轉過海拔3000多米的溜菇山頭,四川電信定點幫扶的大灣子村便出現在眼前:雅礱江似一條閃亮的彩帶從山腳下蜿蜒而過。半山腰樹木蔥郁,瓜果飄香,聯戶公路星羅棋布,白牆紅瓦點綴其間,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停車駐足,俯視這美麗的景致,中國電信派駐鹽源縣大灣子村第一書記高朝武的思緒飛揚。5年時間,歷經1800多個日子的付出與堅守,他念好扶貧五字經,讓昔日貧困落后的村庄舊貌換新顏。

“走”進群眾心坎

時間回溯到2015年7月,時年35歲的中國電信鹽源分公司河樹支局長高朝武毛遂自薦開展駐村幫扶,理由是自己是黨員,當過兵,懂彝語,熟悉農村生活,能勝任這個工作。經過支部黨員大會討論同意后,躊躇滿志的他走馬上任大灣子村第一書記,准備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到大灣子村的第一天,高朝武才知道這裡的人們每天隻吃兩頓飯,全鄉的扶貧干部都借居在鄉中學的學生宿舍,躺在堅硬而狹窄的高低床上,飢餓一陣陣襲來,令他整夜無眠。第二天入戶走訪,深度貧困的現狀更是給了高朝武當頭棒喝。滿眼是破爛低矮的房屋、凹凸不平的道路,動物糞便隨處可見,人畜混居更是普遍現象。全村397戶1788人,貧困戶就達到117戶,532人,貧困發生率為 29.75%。人均年收人低於2100 元以下,村民大多以種植玉米、土豆為生,養殖家禽家畜補貼家用,種植的核桃花椒不成規模,“吃飯基本靠豆,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是大灣子村的真實寫照。要讓這樣的村脫貧,困難可想而知,他心中涼了半截。貧困戶蔣阿幾家破舊不堪,不足20㎡的房子,牆面嚴重開裂,家徒四壁。屋中間有一處火塘,卻沒有一張板凳可以坐。在村文書詳細向他介紹這家人情況的間隙,滿臉皺紋的蔣阿幾拎著一隻母雞進來,說是找鄰居借了隻雞執意要招待高書記。一貧如洗的彝族阿媽,卻對新來的第一書記捧出了滿心的熱情,昏濁的眼睛流露出擺脫貧困的渴望。詫異、震驚、感動,多種情緒交織,讓高朝武心中五味雜陳,剛剛萌生的退意被擊得粉碎。

接下來一段時間,高朝武天天入戶走訪,與村民拉家常,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詢問致貧原因,商量幫扶措施。心中有大愛,眼裡有農活,身上有干勁,走訪過程中,他幫缺勞力的家庭收割,為生病的老人送藥,給留守兒童輔導作業……走過田間地頭,走進家家戶戶,走入了群眾的心坎裡。有困難找高書記,成了挂在大灣子村民嘴邊最常說的一句話。

“引”來幸福源泉

“雅礱江從腳下過,半山腰裡直叫渴”,這句順口溜,道出了大灣子村生產生活用水奇缺的困境。要發展產業,引領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必須解決水的問題。既然山腳下的河水指望不上,就到山頂上找水源。當過兵的高朝武有股子倔勁,他詳細查看大灣子村的山勢地圖,向村裡的老人請教,請來水利局進行勘測……他帶著村兩委干部爬山涉水,翻過一個個山頭,穿越一條條山溝,兩個月的時間,跑遍了臨近的每一個水源點,探尋引水入村的技術可行性。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周折,終於在距溜菇山 5公裡外的關頂梁子山上找到幾處引水水源。

要實現引水進村,供飲用和灌溉,就必須建起水窖予以存儲。錢從哪裡來?高朝武與村組干部連夜撰寫水窖建設方案,目的意義、所需資金、建設周期、承建方式等,一應俱全,明白透徹。他將這份方案報送至省電信公司,充分表達了引水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引起省公司黨委的高度重視,當即決定捐贈50萬現金以解燃眉之急。

建設資金到位,村委組織協調、群眾投工投勞,水窖修建工作熱火朝天地開展了。在修五組馮家坡水池時,由於該處道路較為窄,運輸砂石車輛無法通行,駕駛員隻能繞道花椒園中的小路。村民羅史卡怒氣沖沖地找來,說這條路是他投了幾萬元修成的,你們不能想過就過,並且不聽高書記的解釋,作勢要打架。隊長沈容平趕了過來勸解,羅史卡弄清是第一書記爭取資金建水窖,自家的花椒樹以后也不用擔心無水可澆了,羞愧地向高書記道歉。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馮家坡、瓦渣坪、何家屋基、伍改得,多個群眾居住集中的水窖陸續建成,先后建成蓄水池15個,可存水560 立方,村民生產生活用水不用愁,種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了。當白花花的泉水引進村的那一天,大灣子村沸騰了,彝鄉人民跳起歡快的達體舞,表達對第一書記的感激之情。

“跑”來項目資金

針對大灣子深度貧困的狀況,高朝武和村兩委、村民代表多次開會討論對策,“措施捋得清,無錢空談兵,現在的首要問題是找錢”,在一次會議上,有村民這樣調侃到,群眾的目光齊刷刷看向高書記,有信任、有質疑,有期待……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高朝武上北京,進省會,到州府,去縣城,向幫扶單位、政府職能部門介紹大灣子村的貧困情況,匯報扶貧思路,爭取項目資金……他不辭辛勞、多方奔走,人也瘦了黑了,但村上的扶貧資金卻漸漸充盈起來,此前研究的脫貧措施一件件得到落實,大灣子村的群眾生活逐漸變了樣。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根據大灣子氣候和土壤特點,高朝武帶領村民們規模種植花椒1500余畝,核桃4000余畝,年收入達到70余萬元,人均創收0.12萬元。與此同時,經多方考察,協調資金為117戶贈送能繁母豬,貧困戶年均實現收入6000-8000元。貧困戶紀喜母是一位有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生活的困難讓她一度悲觀絕望。第一書記駐村幫扶以來,她靠種花椒養肥豬,供養女兒上了大學。一次,省電信公司到村開展走訪慰問,紀喜母拉著公司領導的手,不停地說“卡沙沙、卡沙沙,高書記的幫扶讓我們全家看到了希望,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電信好心人”。

易地搬遷成功實現。為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高朝武和村干部一道認真領會易地搬遷的相關政策,收集摸排情況,爭取建設資金,協調生活用電……先后完成5處居民聚集點房屋修建,並完成牲口圈舍的集中修建,117戶貧困戶住進了寬敞整潔的新家,實現了人畜分離。搬家那一天,貧困戶蔣阿幾特意送來第一頓開鍋飯,讓高書記分享她的快樂。

聯戶公路通達農家。為了方便村民方便,高書記組織修建聯戶公路10余公裡,記村民徹底告別人背馬馱的日子。村裡七十多歲的老人何拉哈說,活了一輩子,已經不指望能走出這崇山峻嶺,沒想到精准扶貧政策來了,第一書記來了,路修通了,在有生之年,居然 “夢想成真”!

通信網絡全面覆蓋。他協調中國電信投入通信建設資金480 萬元,寬帶網絡和4G信號通達山村,並為村民贈送手機終端,組織開展電商培訓,讓大家享受到與城裡人一樣的信息生活。村裡的年輕人通過網絡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還將自家的農副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結對幫扶溫暖人心。他協調幫扶單位投入結對幫扶資金,為貧困戶捐贈棉被、衣物、化肥、家具、雞苗等生產生活物資,捐建圍欄、公廁、堡坎、支部活動室、文化壩子,開展教育幫扶、實施環境綠化,推進衛生評比等,事事件件關乎群眾生活。同時對於特殊群眾,開展針對性幫扶。戒毒人員蔣古都回村后無所事事,高朝武多方協調,為他找到一份磚廠的工作,月收入達4000多元,解了一家的燃眉之急。貧困戶沈夫哈子的三個孩子不幸患上紫癜病,生活十分困難。高書記積極向省電信匯報情況,為三個孩子捐贈醫療幫扶資金,他逢人便說,高書記,瓦吉瓦(頂瓜瓜)。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