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首部長篇扶貧攝影紀實作品誕生 為山村脫貧攻堅留存影文

2020年07月09日20:4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原標題:瀘州市首部長篇扶貧攝影紀實作品誕生 為山村脫貧攻堅留存影文

  7月9日上午,由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瀘州市文化館、瀘州市攝影家協會、瀘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我的田壩我的村——扶貧第一線攝影紀實》出版座談會,在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舉行。四川省文化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首批“巴蜀畫派”影響力代表人物呂騎鏵,瀘州市宣傳、文化、組織部門相關負責人及省市部分專家學者二十余人到會,就該書出版的歷史意義、文獻價值和藝術創作多維度展開了研討。

  從2016年3月起,瀘州市文化館副館長王奇杰作為瀘州市文廣旅系統對口幫扶國家級貧困縣敘永縣水潦鄉田壩村的一員,雖不是駐村幫扶干部,他卻與田壩村解下了不解之緣。在開展幫扶工作的同時,他用文字和影像記錄田壩村的脫貧歷程,用三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貧題材日記體紀實攝影圖文書:《我的田壩我的村——扶貧攻堅第一線攝影紀實》。該書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和紀實攝影的表現方式,從人物命運和鄉村變化入手,記錄了田壩村三年多來的脫貧之路。從記錄歷史的角度,該書鮮活生動地講述了扶貧攻堅、農村建設的中國故事,展示了基層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從文藝創作的角度,該書關注身邊生活、關注群眾冷暖,生動刻畫了扶貧一線的火熱生活。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該書以田壩村這個貧困村為切入點,記錄了時代發展的留存,進一步挖掘,可以成為歷史學、社會學研究的案例和樣本。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該書的出版是全市文廣旅系統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是群眾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扎根群眾,用影像記錄時代,用鏡頭書寫歷史的一次有益嘗試。無論從記錄歷史的角度,還是從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的角度,該書的公開出版,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本書記錄了一個村的可喜變化,記錄了一群人的精神寫照,‘以小見大’地記錄和描寫了中國當代‘脫貧攻堅’這個重大的歷史題材,有一種讓人永遠感動的真實情懷。”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呂騎鏵在會上對作品進行了高度贊揚。他認為,該書具有厚重的歷史價值、珍貴的社會價值、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我的田壩我的村——扶貧第一線攝影紀實》一書由瀘州市文化館出品、中國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國著名攝影家、中國金像獎獲得者、“希望工程”系列攝影作品拍攝者解海龍作序。據了解,自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系統幫扶田壩村以來,從改善道路、水利、電力等人居環境和醫療衛生、教育等保障入手,解決全村基礎設施滯后、生活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從發展集體經濟和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等長效產業入手,解決貧困人口溫飽、村民增收問題,幫助田壩村實現脫貧,使全村貧困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年底,田壩村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貧困發生率降至0.17%。

  作者王奇杰告訴記者,跟蹤拍攝田壩村扶貧攻堅三年多來,雖沒能完整記錄下這裡發生的一切可喜變化,但每一次進村他都收獲滿滿、感動不已。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父老鄉親勞作的場景、村容村貌和人們精神面貌的可喜變化……一幅幅山村脫貧的新畫卷,總會使他滿懷激情的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下來。 (四川新聞網記者 程海英)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