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家工業機器人制造商與行業“同頻共振”

2020年07月07日07:48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成都這家工業機器人制造商與行業“同頻共振”

  成都卡諾普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轉運機器人 成都日報記者 張青青 攝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7794台,產量累計增長6.7%,為近一年來的最高,工業機器人以亮眼的表現逆勢上揚。與中國整體行情“同頻共振”,成都一家新經濟企業——成都卡諾普自動化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最近的訂單數量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前六個月的訂單量已與去年全年持平。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司的機器人生產車間內,一片搶交訂單、儲備庫存的繁忙景象。“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年公司的產能就不能滿足訂單數量了。”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告訴記者,為此公司正在規劃建設一個更大的智能制造生產工廠。面對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卡諾普為何能實現訂單增長?企業又是如何把握住疫情催生出的市場新機遇?

  自動化需求提升

  市場佔有率高居行業前列

  行業轉暖信號浮現,一線企業感受最為明顯。“能明顯感受到整個下游制造業對自動化需求的提升”,鄧世海告訴記者,公司為下游制造業客戶提供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機器人伺服系統、機器人電氣解決方案及相關設備。“這段時間一些企業會跟我們提出需求,普遍的意向是未來自動化率要提高。一方面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良品率。”

  在鄧世海看來,不管有沒有疫情發生,制造業自動化率都會有提升的趨勢。“機器人不僅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可以實現工藝質量、產品質量的雙重提升。”鄧世海舉例道,以焊接為例,工人們需要三班倒,而機器人則可以24小時工作。它也不會受技術熟練度或者情緒狀態影響,焊出來的焊縫整齊又平整,焊渣也少。

  同時,卡諾普服務的中小規模制造企業年收入一般在千萬元以上。由於產線及投資能力限制,這些客戶以購置1到2台機器人的工作站為主。鄧世海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按照卡諾普機器人8-10萬每台的終端價格計算,客戶的投資回收期在1到1.5年,而國外同類型產品的投資回收期往往在3年以上。

  目前,卡諾普客戶群體已達到300余家,其中包括富士康、珠海格力、比亞迪、錢江摩托、上海歡顏、成都三譯等多家國內知名機器人本體制造廠家,產品廣泛應用於噴涂、焊接、搬運、碼垛、拋光打磨等領域。通過6年的發展,卡諾普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國產同行業中排名高居第一,成為國產工業機器人控制器的第一品牌。

  多學科融合

  從控制器轉型工業機器人

  成立於2012年的卡諾普起初生產機器人控制器。“控制系統是工業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相當於人類的大腦。”鄧世海介紹,控制系統主要任務是控制工業機器人在工作空間中的運動位置、姿態和軌跡、操作順序及動作的時間等,擁有一個功能完善、靈敏可靠的控制系統,是工業機器人與設備協調動作、共同完成作業任務的關鍵。

  “控制系統其實不難,但在細分領域研發智能化控制系統卻不簡單,需要大量的工藝經驗,產品研發和應用端結合也需要時間。”面對日益激烈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在過去的一年中,公司基於底層技術支撐,通過多學科融合,推出機器人整機產品。“相對於隻做本體組裝的廠家而言,我們無疑更懂機器人。”

  在卡諾普的生產車間裡,生產制造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與其他生產廠區不一樣的是,這裡不生產某一種具體產品,而是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定制產品。“我們整個生產車間不足四千平方米。每個產線都是非標准化、動態調整的,這符合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鄧世海告訴記者,樓上是研發團隊,樓下是機器人的裝配、調試車間。在鄧世海看來正是前期的“未雨綢繆”,使得卡諾普在疫情下不僅能夠從容應對、游刃有余,還能在這一輪發展機遇中佔據市場。(成都日報記者 程怡欣)

(責編:李強強、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