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浸潤桃香 80后閨女帶村民開直播賣桃

2020年07月07日09:10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80后閨女帶村民開直播賣桃

  如今,村裡百來戶人家,幾乎家家住得整潔寬敞。

  以前,北店村很多村民都居住在這樣的老舊瓦房中。

  岳巧雲在桃林裡直播。

  盛夏,平谷丫髻山浸潤桃香。山腳西邊,北店村的桃林裡傳來一口脆生生的平谷話,原來是岳巧雲又開直播了。

  直播屏幕裡,岳巧雲短發清瘦、快言快語。才開播不久,就有五十來人進了她的直播間,每每有人來,她都要道一聲“歡迎”。巧雲直播帶貨,從不擺出促銷的架勢,而是輕鬆愉快把種桃、選桃的講究一一道來。“你們看這土,水氣不厚,”她把鏡頭搖向桃林的土地解釋道:“因為我們澆地的次數少,桃子也能保留本真味,甜度不降。”

  屏幕那頭,觀眾的訂單雪片般飛來。 岳巧雲是“80后”,土生土長的平谷北店村閨女。幾年前,她辭去城裡的高薪白領工作,成為綠雲興農果品合作社的社長,帶著方圓幾個村的200多戶桃農一起種桃賣桃,讓平谷大桃走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

  往昔

  村裡老人多 種不動的桃林撂了荒

  平谷大桃雖然遠近聞名,但北店村桃農以前隻顧埋頭種桃,沒掌握定價權。好桃子有時卻賣不出好價,利太薄。對此,剛“脫低”的種桃老把式楊玉田深有感觸。凌晨3時,他就要披上外套出門了。在桃林裡支起梯子、戴上頭燈,摘下一個個熟透的枝頭桃,然后忙不迭往批發市場送。碰上客商壓價也沒轍,還得抽兩毛錢服務費。他說,自己辛苦種了一輩子桃,一年的收入滿打滿算也就幾千塊。

  村裡老人多,婦女多,殘疾人多,種不動的桃林撂了荒,家庭收入也受到影響。“就說我吧,家裡種了五畝桃。從開春一直忙到初冬,施肥、剪枝、除草、疏花、疏果,全得自己干,沒個清閑的時候。”已經“脫低”的村民岳清貴說,他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漸漸干不動了。可兩口子的吃穿用度全靠這幾畝桃林,“我就想著,硬挺著,能干幾年算幾年吧。”桃農面臨的這些難題,都讓人挂心。

  變遷

  大桃“觸網” 快遞一天運走三千盒

  北店村是個桃林環抱的小村庄,步行半小時准能繞上一圈,一派雞犬相聞的寧靜祥和。村裡百來戶人家,幾乎家家住得整潔寬敞。就連最破的一處瓦房最近也要翻新了。

  村子東邊,八間房合圍成的一個小院,就是綠雲興農果品專業合作社的所在地。從早到晚,果農們騎著電動車把自家大桃運到這兒,套上網袋、放進隔板、貼上電子物流單。順豐、京東等企業的物流車隨時在門口等候,一天少說能走三千盒。僅需4小時,水靈鮮香的大桃便會出現在市民餐桌上、單位食堂裡。

  產銷對接 桃農掌握定價權

  這個貌不驚人的合作社,怎樣讓大桃“觸網”,帶領桃農致富?要從五年前說起。生鮮電商彼時風頭初現,新社長上任的頭一把火,就是為大桃開辟電商銷售渠道。

  為啥發展電商?別人來問,岳巧雲就抽絲剝繭地解釋,以前,桃農沒掌握定價權,好桃子有時賣不出好價。如果發展電商,生產者和消費者就能直接對接,定價權和收益權也就牢牢掌握在桃農手裡。

  不過,發展電商絕不是線上開店這麼簡單。桃子是“隔夜愁”,摘下后次日發軟,極易腐爛。岳巧雲仍然清晰記得,網店的第一單是發往廣州。桃農們爭分奪秒採摘、發貨,可偏偏碰上下雨天,桃子到了廣州,早爛成一攤水兒。岳巧雲一次次找快遞企業談,把運輸時間一壓再壓。平谷區也在大桃各主產鄉鎮開辟攬收點,桃農不出村,就能發生鮮快遞,京內半天到貨。

  今朝

  16戶低收入桃農 全部“脫低”

  如今,北店村桃農幾乎個個學會開微店、發朋友圈賣桃,不用發愁客商壓價了。

  同時,桃林撂荒的局面,也有所好轉。去年,合作社流轉了200多畝桃林,全來自岳清貴這樣的高齡、殘疾家庭。這樣一來,零星的桃林連成片,可以使用大型農耕機器降低成本。村民岳清貴也進入合作社就業,每月出勤20天,干的活兒比從前輕省不少,年收入反而增加了2萬多。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楊玉田、岳清貴等16戶低收入桃農全部“脫低”。有人說要多謝岳巧雲,她總是趕忙推托:“小時候父母創業,我就跟著村裡的叔叔嬸子吃百家飯長大,現在是回報鄉親們的時候了。回村種桃賣桃,也讓我找到了廣闊的新天地。”

  如今,北店村的桃農紛紛開了抖音、快手號,在田間地頭拍短視頻、開直播,讓大桃“觸網”之路越走越寬。(北京晚報記者 朱鬆梅 記者 甘南攝)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