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派出所:

腳穿“布鞋”走街坊 田間地頭解民憂

2020年07月06日07:42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腳穿“布鞋”走街坊 田間地頭解民憂

  唐昌派出所所長陶燃(右一)、副所長黃永剛(右二)在文昌宮社區與居民溝通交流

  過去,“溫郫崇新灌”被稱作成都的上五縣,其中的“崇”是指崇寧縣,縣城位於現在郫都區唐昌鎮。如今,崇寧縣已撤銷,戰旗村成了唐昌鎮的新地標,而唐昌布鞋也成了網紅布鞋。

  在今年市公安局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評選中,作為一所農村派出所,唐昌派出所取得優異成績。地處農村,面對舊習俗和新潮流的交織和碰撞,派出所是如何守護平安,如何護航鄉村振興的呢?日前,記者探訪發現,唐昌派出所發揚“布鞋精神”,腳穿“布鞋”,一步步走進了群眾心裡。

  走出來的認可

  鞋上沾滿泥巴 守護49.1平方公裡土地

  在城區,很多派出所的轄區面積隻有幾平方公裡,而唐昌派出所的轄區面積達到了49.1平方公裡,轄23個村社區,實有人口5萬余人,派出所卻隻有14位民警。

  “雖然我們隻有14位民警,但全都是黨員。”派出所所長陶燃告訴記者,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社區民警要沉到基層,要敲得開門,說得上話,解決得了問題。

  唐昌地處農村,具有“熟人社會”的特征,如果心裡沒群眾,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是萬萬不行的,你一件事沒做好,熟人之間口口相傳,把你“臉譜化”,你工作就難以開展了,甚至還會激化矛盾。

  其實,當社區民警扎根基層、走街串巷,幫忙談心、勸架講法……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鞋上沾滿泥巴,處處為他們著想,他們自然會認可你。

  走出來的信任

  拿著皮尺上門

  矛盾化解在田間地頭

  社區民警在基層,所領導也沒閑著,副所長黃永剛最喜歡往基層跑,他是個調解矛盾的高手,調解矛盾很少在調解室,而是在田間地頭。

  因為高壓線樁與房屋的距離問題,一村民與施工單位發生矛盾。施工單位先是自己量,然后又找專門的測繪公司來量,距離都是在安全范圍,但村民始終不認可。黃永剛拿著一把皮尺上門,他給村民認真解釋了安全距離,然后說,“我在這頭拉著皮尺,你親自來量,如果超出了安全范圍,該怎麼賠就怎麼賠,我來擔保,如果在安全范圍,你也要支持我們的工作。”一量下來,和上兩次量出距離一樣,不一樣的是,村民認可了這一結果,矛盾化解,高壓線樁如期完工。

  “面對矛盾,認真解釋,雙方都參與進來,解決矛盾。”黃永剛說,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經過不斷的積累,群眾會越來越信任你。娃娃生病了,去哪家醫院合適都要問你,這就是一種信任。

  走出來的平安

  “一片五村”“零發案”

  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19年以來,唐昌鎮在游客數量高達200萬人次的情況下,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43%,各類矛盾糾紛“零上交”,以戰旗村為中心的“一片五村”實現“零發案”,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陶燃說,社區民警扎根社區把精力放在社區,形成了社區治理的團隊,而社區民警就是牽頭人,原來解決不了的,或是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和矛盾,都能第一時間解決。同時,通過社區民警戶戶講,所長村村講,讓安全防護、鄰裡守望、鄉風習俗等深入人心,大家共建共治共享,讓社會治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人人參與。這也就是“布鞋精神”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到底什麼是“布鞋精神”?記者在實地探訪中體會到了兩層含義,一是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沉到群眾中去開展工作﹔二是要以一種匠心為群眾服務,為鄉村振興護航,就像唐昌布鞋一樣,是一針一線納出來的。(成都日報記者 何良 攝影 李冬)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