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小區圍牆變危牆,多年不修為哪般?

2020年07月01日07:54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小區圍牆變危牆,多年不修為哪般?

  

三根鋼條簡單支撐著牆體

  在成華區建中路附近宏明錦苑和河畔華苑兩個小區之間,一堵近百米的“之”字形圍牆已經屹立了近10年,樹干擠壓、年久失修,這堵牆體部分區域已經傾斜,部分需要用鋼條支撐。在這裡,行人要走機動車道,騎車靠近了得趕緊剎車,開車經過也膽戰心驚。

  “隱患”變成明顯的“擔驚受怕”,為何不能維修?記者前往現場打探。

  危牆久立顫巍巍, 行人來往心驚膽戰

  全長三百多米的建中路是一條沒有地面交通標志的城市次干道,連接著建興路和建設南路。路兩旁有三個高層住宅小區,北側的建興路上有建設路小學和一所幼兒園,早晚常有家長學生經過。

  然而,“危險”就在附近。在宏明錦苑小區四棟門口,兩米多高的牆體外被警戒線攔出一塊10米長3米寬的危險區域,三根鋼條簡單地支撐著牆體,牆上和警戒線上挂著危險標示。走進宏明錦苑,記者看到,在宏明錦苑和河畔華苑兩個小區之間,還有近百米的牆體因為年老失修需要用鋼條支撐。

  “這裡一直都不通暢,每次要走下來在馬路上和車一起走。”工作日上午,記者在建中路上遇到了送女兒上幼兒園的李先生,建中路是他們每天的必經之路。李先生說的“走下來”,就是行人走到宏明錦苑小區門口的危牆時不得不“改道”,走上機動車道,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李先生回憶,“這堵危牆至少存在兩年了。”

  溝通兩年有余,

  維修方案尚未畫上句號

  多方了解后,記者獲悉,這堵危牆的“歸屬”比較復雜。其中,建中路上的一段屬於河畔華苑小區。小區物業孔經理介紹說:“物業公司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和隔壁的宏明錦苑小區方面溝通。”“河畔華苑物業在和宏明錦苑物業的談判進行到最后步驟時,宏明錦苑物業無法支付工程款。”至此,整體維修計劃暫停,河畔華苑小區決定先維修屬於河畔華苑的臨街部分。現在,河畔華苑小區物業已經完成了普通程序的申請和評估。孔經理告訴記者,小區目前結余的專項維修資金超過一百萬元。

  宏明錦苑物業方面告訴記者,牆體在小區2012年前后建成時已經存在,2015年小區和河畔華苑方面協商無果。2019年春節前后河畔華苑提出由宏明錦苑方面先支付40萬維修費用,剩余部分由河畔華苑小區承擔。但由於工程款明細不清以及不符合資金使用規范,宏明錦苑方面拒絕了這個計劃。宏明錦苑物業公司楊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宏明錦苑在走產權辦理程序,無法啟動專項維修資金,尚未對小區內和河畔華苑共用的剩余圍牆進行安全鑒定,需要等待產權下來之后進行下一步安排。

  “高齡”危牆何時“退休”?

  維修資金到底怎麼用?

  不少老舊小區都面臨年老失修、亟待維護等問題,專項維修資金有多少?怎麼用?是不少居民和物業的困惑。

  專項維修資金是指專項用於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維修、更新和改造的資金,在購買住房時按住宅建筑安裝工程每平米造價的一定比例繳納。按照專戶存儲、專款專用、所有權人決策、政府監督的原則使用。簡單來說,物業無權直接調用維修資金,必須經過業主同意或緊急情況下經過街道辦和社區的同意才能向區房管局提出申請。

  “‘普通程序’和‘應急程序’僅一詞之差但流程大不相同。”孔經理介紹說,普通程序需要物業申請、工程咨詢公司出具施工方案、公示等一系列步驟才能開工,每個環節都有住建部門的審批和抽查。完工后還有公示決算、四方驗收等環節,否則無法申請剩余的工程款。應急程序則由街道辦和社區代業主執行,緊急情況下可以大大縮短建設周期。

  記者從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緊急情況下專項維修資金最快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內到賬。除了書面簽字,小區業主還可以通過發消息、電子郵件的形式來表決使用維修資金,不方便時還可以書面委托代理人行使表決權。(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王培哲)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