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謎團: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2020年06月18日07:5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是婦孺皆知的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寫道:“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很多人據此認為,司馬相如是文翁所提拔的蜀師。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成都歷史學會會長何一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天大的誤會,是對歷史的誤讀,《漢書·地理志》中所說的“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是並列講的兩件事,分別說的是兩個人對於天府文化的貢獻,他認為,司馬相如與文翁之間並不認識。

司馬相如見過文翁嗎?

何一民介紹,歷史上將司馬相如與文翁拉在一起的,是一位三國時期的蜀漢學者秦宓,他在寫給王商的信中說:“蜀中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秦宓所說是為抬高司馬相如的地位,所說正好與《漢書·地理志》稱“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相吻合,故而后來之人多以此為據,大肆喧染司馬相如是受到文翁委派前往京師學習,然后回到成都,幫助文翁化蜀。何一民認為:秦宓完全是對《漢書》斷章取義,《漢書》的原文為:“景、武間,文翁為蜀守,教民讀書法令,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譏,貴慕權勢。及司馬相如游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於世。鄉黨慕循其跡,后有王褒、嚴遵、揚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故孔子曰:‘有教亡類’。”此段話明確是說王、揚文章師法相如而已,並非相如親自為之師,秦宓誤讀《漢書》,以相如為教授之師﹔后人也多不辨析《漢書》原文,就盲目附和秦宓,以致謬論長期流傳。

那麼,歷史上,文翁到底有沒有延請司馬相如當老師呢?

何一民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經明確記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司馬相如到長安以后,文翁才來到成都當郡守。兩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關系。何一民認為,文翁派遣到長安學習的,都是他手下的小吏,與司馬相如無關。

有著方志之祖之譽的四川另一位歷史文化名人常璩在寫《華陽國志》時,雖然多從陳壽《三國志》,但獨不取《秦宓傳》的說法。他在《華陽國志》中明確寫道:“翁乃立學,選吏子弟就學。遣雋士張叔等十八人東詣博士,受七經,還以教授”。何一民還表示,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與司馬相如都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從未提及司馬相如曾受文翁派遣,更未聘相如為師。

司馬相如和文翁

到底有沒有相遇的可能性呢?

據悉《史記》記載,西漢景帝時期,四川成都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來到了長安,成為景帝的侍從,這位年輕人,就是以辭賦名揚天下的司馬相如。可惜的是,漢景帝不喜歡辭賦,當時梁王門下有很多有才華之士,與司馬相如很談得來,於是司馬相如客游梁國,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子虛賦》。梁王死后,司馬相如回到成都,沒有生活來源,家裡一貧如洗。那時是漢景帝中元六年。

那麼文翁是什麼時候到成都當蜀郡守的呢?史籍明確記載是漢景帝末年。漢景帝在位時期,分為前元、中元、后元三個時段,從時間上看,文翁當蜀郡守的時間,有可能正是司馬相如從梁國回到成都的時間。

那麼文翁有沒有可能認識司馬相如呢?《史記》記載,懷才不遇的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后,受臨邛令之邀,到了臨邛,臨邛首富、依靠冶鐵致富的卓王孫慕名宴請他,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博得了卓王孫家新寡的女兒卓文君的芳心,兩人連夜私奔到了成都。不過回到成都之后,受不了貧窮,卓文君又帶著司馬相如回到臨邛,在老爹家旁邊開了一個酒坊,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刷碗洗杯,小兩口過得樂樂呵呵,卓王孫一張老臉撐不下去了,覺得女兒女婿丟了他的臉面,於是把卓文君當年出嫁時的嫁妝送給他們,讓他倆拿著錢走得遠遠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直到司馬相如受到漢武帝的征召,再次到京城做官。

《史記》中並沒有出現過蜀郡守文翁,不過從《史記》看來,司馬相如回到成都時,他的名氣很大,文翁不大可能不知道他,但是司馬相如並沒有在文翁手下做過官吏,也沒有文翁曾延請他當老師的記載。

司馬相如的真正伯樂是誰?

在《史記》中,司馬相如真正的伯樂是漢武帝,有一天漢武帝讀到了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愛不釋手,他感嘆說:“可惜我不能與這麼有才華的人生活在一個時代。”當他得知司馬相如是同時代的人,立即召他進京。后來還派他出使西南夷,給了司馬相如建功立業、衣錦還鄉的機會。北宋蘇軾有詩雲:“使君負弩為前驅,蜀人不復談相如”,說的就是這段故事。(記者 汪蘭)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