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環食不足一分鐘,觀測它需要這份指南

2020年06月16日09:0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夏至日環食不足一分鐘,觀測它需要這份指南

  天象早知道

  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同時也是天文愛好者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6月21日,我們將迎來日環食天象。環食帶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但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

  人人都不想錯過這一短暫而難得的時刻,也一定會想要拍下幾張金邊日食的照片留作紀念,那麼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如何觀測、如何拍攝日食就成了近期討論的熱點話題。

  夏至日食沒那麼特殊

  此次金邊日食的發生時間正好是夏至當天,這也讓許多人感到激動。夏至當天發生日食是否罕見?對於觀測而言是否具有特殊意義?

  “夏至當天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正午時分的太陽最高,這一天發生日食,太陽的地平高度很高,但對於觀測而言,意義並不大。因為大多數日食帶上發生日食的時間都不在正午,例如此次我國大部分食帶地區都是在午后,到了福建和台灣都是下午了,夏至日太陽高度的意義並不大。”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李昕表示。

  事實上,夏至日發生日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日食每年至少會出現2次,並不是很罕見的天文現象。這次比較特殊的是食分比較大,也就是特別接近於全食,被稱為金邊日食。而且這個“邊”特別窄,十分罕見,這才是此次日食的真正特殊之處。

  除了夏至日外,冬至日也會“偶遇”日食。從觀測角度來看,冬至日食的觀測效果更好,因為假設地月距離相同,冬至日太陽離地球更近,所以環食帶也更寬,能夠“一飽眼福”的地區也就更多。

  事實上,無論是夏至日還是冬至日,對於觀測日食而言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地月距離、日地距離以及月球的運動方向等因素都要考量,不能一概而論。

  不同地區觀測條件各有優劣

  日食可分為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此次的金邊日食,就是食分非常接近於1的日環食。無論是日全食還是日環食,在它們形成過程前后都會有日偏食存在。”長年從事太陽物理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屈中權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這次觀測效果較好的見食地位於印度境內,但在我國西藏,觀測效果也不錯。在西藏阿裡地區觀測,環食帶寬度隻有20千米,在福建和台灣觀測也隻有40千米。金邊日食稍縱即逝,西藏的環食持續時間隻有40秒,東部中心線附近的見食時間也不超過1分鐘。

  如此短暫且壯觀的天象,想要觀測必須提前做好安排。環食帶經過我國東部的部分地區,交通相對便捷,但在這個季節晴天的概率較小﹔青藏高原交通不便,但遇上好天氣的可能更大。

  科學減光才能安全觀測

  專家叮囑,無論是環食還是偏食階段,都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陽,需要佩戴專用的太陽觀察鏡。“觀測時,務必要帶上減光裝置,如減光片、日食觀測專用眼鏡等。”屈中權說,以前人們也用小孔成像原理觀測,但效果不如加減光裝置的照相機和望遠鏡。一般情況下,也可以將日食過程投影在白屏甚至地面上觀看。

  為什麼不能用黑膠片、玻璃等減光手段觀測?減光需要減到什麼程度才能直視太陽?屈中權說,在日食早期(食既)和接近復圓階段,太陽輻射很強,這些簡易減光手段不足以保護眼睛。

  正規日食觀測鏡的減光材料是被稱為太陽觀測四大“神器”之一的巴德太陽濾光膜,戴上這種觀測鏡,周圍的一切幾乎都看不到了,隻有觀看太陽時,才能看到一輪圓圓而不刺眼的太陽圖像。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是觀測天象、了解太陽的好時機﹔對天文工作者來說,是進一步研究太陽、看懂太陽的難得機會。日食是觀測太陽高層大氣的最佳時機,通常伴有復雜的形態結構和頻繁的活動。一般來說,日食的科學觀測價值取決於食甚時月亮遮擋太陽的面積比例。由於日全食時,食分大於1,所以日全食觀測的科學價值最高﹔此次日環食食分非常接近於1,已經很接近於日全食,所以其科學觀測價值也很高。

  觀測要點

  天象名稱:金邊日食

  食分數據:此次日食食分達到0.994,即太陽幾乎全部被月球所遮擋。

  食帶路徑:此次日環食帶將從西藏聖湖瑪旁雍錯入境,擦過四川盆地南部,經貴州東北和湖南、江西兩省南部進入福建,在福建廈門入海,最后橫穿台灣島離開我國。

  日食時間:6月21日14:40,食分將達到最大﹔初虧時間隨觀測地點由西向東大約在北京時間13:30到15:00之間,日環食發生,即食甚時間,大約在15:00到16:15左右,然后在大約16:20到17:30左右復圓。

  觀測范圍:在西藏阿裡地區觀測,環食帶寬度隻有20千米,在福建和台灣觀測也隻有40千米。

  觀測時間:西藏的環食持續時間隻有40秒,東部中心線附近的見食時間也不超過1分鐘。(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通訊員 陳 艷)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