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三箭齊發,搶抓“第一動力”

2020年06月04日18:2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6月3日,成都召開科技創新大會,亮出三大“重磅行動”:揭曉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發布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出台人才新政“2.0版”,圍繞平台、人才、政策三箭齊發,全面營造城市創新生態,強化城市創新動能。

創新是推動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中央賦予成都的城市使命。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支持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此次,成都科技創新大會“三箭齊發”,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載體、營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為了這一天,成都籌謀已久。“創新提能年”本是成都明確的今年主題,科技創新大會原定為春節后“開年第一會”,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會議被迫延期。大會雖然“遲到”,但科技創新的力量在這個非同尋常的春天從未缺席。無論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光啟智能防疫頭盔等“成都造”,還是無人工廠、健康代碼等新場景、新應用,科技創新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也是推動城市進步的重要動力,再次得以驗証。

一部城市史,就是燦爛的科技創新進步史。

千年成都,骨子裡從來不缺少科技創新。從都江堰工程造就天府之國到蜀錦織機鋪開絲綢之路﹔從天然氣的使用、交子(中國最早的紙幣)的發明再到雕版印刷術的普及﹔從自然科技到金融領域……敢為人先的基因沿著歷史的脈絡,匯入創新創造的天府文化,激勵代代蜀人向前開拓。跨越龍泉山謀劃東部新區、設立新經濟委和社治委、建設上萬公裡天府綠道、布局產業功能區……無一不是創新理念結出的發展碩果。

鑒古知今,應勢而行。當下,以“雲大智物移”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唯有堅持創新發展,最大程度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搶佔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制高點,才能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一場大會,吹響了成都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號角。

2019年,成都增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36家,總數突破4100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突破9300億元,同比增長11%﹔新經濟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新經濟活力指數、新職業人群規模均居全國第三﹔獨角獸企業實現了從0到6的突破。這些“家底”,是成都創新發展的結晶,也是繼續前行的基石。

摸清家底,找准坐標,更能堅定向前。環視全球,舊金山有硅谷信息產業、波士頓有醫藥健康、倫敦有金融科技、東京有筑波科學城,這些各具特色優勢的著名創新城市,樹立了全球創新發展標杆。對標國內,南有改革特區深圳、北有北京中關村、東有上海張江,成都加快建成科技創新中心,將使科技創新版圖更協調、更完整。

成都沿著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大會已經吹響號角,催人出征,催人奮發。

一個平台,承載起成都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新希望。

今年4月,川渝簽署相關框架協議,明確成都、重慶兩地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依托其共同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布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和大科學裝置。

肩負重大的國家使命,立意高遠的戰略定位,讓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由兩院院士領銜,對標國內外科學城先進經驗建設的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作為科技創新中心最重要載體,總規劃面積361.6平方公裡。它由“一核”即成都科學城,與“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共同構成,“構筑增長極、形成動力源”,既做好內部聯動,又保持成渝“兩園”協同發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學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學城。一個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的大平台,將屹立在中國西部。

一套組合拳,激發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動力。

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以及人才新政“2.0版”,作為政策“組合拳”使出,支持高校院所建設最前沿的科研平台,為創新企業配置最優質的資源要素,為創新人才提供最優越的發展環境,為創新成果構建最高效的轉化體系,為創新產業營造最友好的金融生態。目標所向,意在構建一個互利共生、高效協同、開放包容、宜居宜業的創新生態系統,護航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政讓每一位勇攀高峰的科學家、創新創造的企業家、善為善成的投資人、追夢圓夢的創業者,在成都都能找到創新的激情,感受到城市的溫情。

一座匯聚起萬千創新力量的城市,能量驚人,未來可期。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