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淨菜生產線 發現買淨菜其實更合適

2020年06月03日09:12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一根萵筍廚余垃圾佔一多半

  鮮切即用淨菜生產線上,工人在處理萵筍。天安農業提供

  超市裡銷售的鮮切即用淨菜萵筍。孫毅 攝

  淨菜生產線上,工人直接把小青菜的黃菜葉處理做廚余垃圾。孫毅 攝

  在超市的貨架上,記者發現萵筍有三種——整根的、真空包裝去皮的、真空包裝切片的——全是最近流行的“淨菜”。

  為配合《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北京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日前聯合宣布,在北京市全面推進淨菜上市工作。記者探訪京城淨菜生產線發現,北京市場上的淨菜實際分為三種——精品蔬菜淨菜、鮮切即用菜、鮮切即食菜。萵筍屬於損耗率高、產出廚余垃圾多的蔬菜類型,一般一根600克的萵筍,就能產出360克廚余垃圾。

  測試

  600克鮮萵筍 360克是廚余

  記者在超市裡走訪時發現,像萵筍這種損耗率高的蔬菜,較多會被處理成淨菜。

  在盒馬鮮生超市城鄉世紀廣場店,一整根600克的萵筍,一般賣6.9元。記者買回家,去葉削皮,達到可以炒制的程度,大約隻剩下240克可食用部分,其余360克是廚余垃圾。

  而這家超市一種350克的真空包裝去皮淨萵筍,也賣6.9元。這麼一對比,買去皮淨萵筍不但不用處理廚余垃圾,還更劃算。另一種200克切成片的真空包裝淨萵筍賣5.3元,價格也不貴。洋蔥、小青菜、毛豆等蔬菜,在這家超市也有很多被處理成淨菜的形式供人挑選。

  “最早,蔬菜從地裡採出來,直接送到市裡。這樣,市場、超市、餐廚在后續處理中就會產生大量的廚余垃圾。”天安農業董事長、高級農藝師林源介紹,有些葉菜損耗率經常在60%以上。“所以我們提出來做‘蔬菜產地商品化’,就是后來說的‘淨菜’。”

  小湯山位於北京城北郊,北京天安農業的大本營就設在這裡。早在15年前,小湯山品牌蔬菜就開始摸索將淨菜推廣給北京市民。

  天安農業鮮食負責人陳鋒向記者科普,萵筍幾乎是蔬菜中損耗率最高的品種,損耗率經常達到60%以上。同樣的,像大蔥、小青菜、茴香、毛豆,都是損耗率很高的品種,損耗都在50%左右。土豆的損耗率較低,而且比較穩定,流水線下隻有27%左右。西紅柿更低,幾乎沒有損耗。如果在上市前就處理成淨菜,不僅可以提前處理廚余垃圾,還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利用率更高的選擇。

  比較

  三類淨菜各不同 鮮切即食漸受捧

  15年時間不短,淨菜的概念需要菜農、加工企業、餐飲企業逐漸消化。發展到今天,淨菜成了一個籠統的概念,現在的淨菜和15年前的淨菜已經大不一樣。

  最早的淨菜,就是市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精品蔬菜,三個一包的娃娃菜、四個一包的西紅柿等。從田間採摘時,菜農先做基本的挑選,將質量好、形狀佳的蔬菜送往加工車間。由工人去掉蔬菜的黃葉廢葉,簡單清洗,包裝整齊。最后送往超市,擺上貨架。現在,這種淨菜依然是市場主流,僅小湯山日均投放市場的淨菜就達到20噸以上,疫情期間一度達到每日供應60噸。

  市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已經真空包裝、切成塊、片、絲的叫鮮切即用菜。顧名思義,可以直接打開包裝下鍋炒。這類淨菜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歡迎,它們可以讓消費者免去處理廚余垃圾,也不用自己動手切。尤其在北京市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后,這種即用菜更受餐飲企業青睞。

  “以前餐飲企業對即用菜不是很感興趣。那時候飯店后廚專門有人擇菜。”林源說,隨著垃圾處理越來越嚴格,人工和場地成本上漲,餐飲企業發現直接訂購即用菜更合適,“一棵白菜,洗得再干淨,拿到廚房去切絲,也隻能利用60%。我們在流水線上給切好了絲,包裝好送到廚房,利用率100%。”

  透過封閉玻璃,記者看到流水線上,全自動的機器在處理土豆,統一清洗、削皮。至於是切片、切丁還是切絲,甚至多長、多寬的絲,都由餐飲企業定制。

  第三種淨菜叫鮮切即食菜,市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大部分是以盒裝沙拉的形式呈現,買回家無需料理可直接食用。“這種菜在歐美的受眾面很大。”林源介紹,歐美超市經常能看到長達幾十米的沙拉貨架。在亞洲的日本,市場上的沙拉也漸漸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在中國,上海超市裡提供的沙拉比北京多。“我們北方人,接受沙拉這種即食菜還需要時間。隨著現在年輕人更加關注健康,更喜歡管理身材,更願意控制飲食。我覺得這種即食的沙拉,會慢慢被更多人接受。”

  按照廚余垃圾產出量,傳統的精品蔬菜淨菜相對較高,鮮切即用菜較少,鮮切即食菜最低,接近於零。

  處理

  廚余垃圾可發酵 成為肥料回農場

  現在,天安農業每天供應的即用菜大約是8噸左右,即食菜隻有約1噸左右。市民不常選擇這兩種淨菜,除了習慣問題,還因為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工廠會將殘破的蔬菜切削加工成淨菜。

  “對我們生產線來說,處理那些殘破的、腐爛的蔬菜,還不如處理新鮮完好的蔬菜快捷方便。”林源解釋,企業的庫裡幾乎不存菜,當天採摘當天處理。發現爛菜就趕快處理,不然還容易引起其他好菜腐爛。所以用爛菜,對生產線反而不合適。

  天安農業的即用菜也按照即食菜的高標准處理,共用一條生產線。且生產線已拿到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食品生產許可証》,達到10萬級衛生標准。“生產線衛生環境比我們普通人家的菜板兒干淨。我們實際上就是把廚余垃圾在前端就替消費者處理了,省得您回家麻煩。”

  生產線處理下來的廚余垃圾怎麼辦?在廠區大院內,記者注意到這裡的垃圾桶按照7個類別配置,除了收集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還有4個收集不同的可回收垃圾——玻璃、塑料、金屬、廢紙。林源介紹:“每天的廚余垃圾,在固定的時間運送到附近的垃圾站,經發酵后成為有機肥料,再回到農場,循環利用。”

  觀察

  淨菜將成為潮流 家用仍需個性化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燕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垃圾處理越來越嚴格、人工越來越貴,大型連鎖企業會採用自己的中央廚房直接配送食材。我覺得其他餐飲企業使用即用的淨菜,會越來越成為潮流。”

  “餐飲企業用菜量大,可以向蔬菜供應商定制,需要什麼尺寸、形狀,供應商也會滿足要求。”而市民家庭用菜,則可能需要更多種的選擇。張燕軍說:“小飯店以及我們廣大家庭,需要更加個性化的方案。因為中餐的料理形式比較多樣,我覺得不會完全選用淨菜。以土豆舉例,我們市民家庭買土豆,可能不是隻有一個料理方式。可以做沙拉、炒土豆絲、炒地三鮮等等。這麼多種形式,買整個的土豆比較合適。”

  除了料理方式,飲食習慣也決定了食材供應需要多樣化,“我們中國地域廣闊,受氣候條件影響造成的飲食習慣,也是各不相同,南方喜歡清爽,北方喜歡火熱。對淨菜也會出現一些細分的需求。比如毛肚吧,我們北方涮毛肚,切法就是每一根都帶著肚絲的。四川重慶涮火鍋,就是手撕的整片毛肚。將這兩種毛肚調換,就不好吃了。”(北京晚報記者 孫毅)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