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評

2020年05月31日08:31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隨著兩會落下帷幕,全國上下抓緊落實兩會精神,以真抓實干的行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兌現鄭重承諾:

  堅決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

  初夏時節,草木繁茂。

  在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鎮黃楝村“牧原內鄉17場”,聞不到異味、看不見污水,車輛進出要經過嚴格消殺。

  這座現代化養殖場每年可岀欄生豬32萬頭,帶動當地6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要讓貧困戶融入產業鏈,才能穩定脫貧不返貧。”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說,今年重點推進產業扶貧、擴大村集體收入,銜接鄉村振興。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時的這番話擲地有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從全國看,截至2019年底,全國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脫貧,94%的貧困縣實現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7年來,93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

  面對剩余的551萬貧困人口,啃下最后的“硬骨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

  “咯吱咯吱……”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永安社區的扶貧車間裡,隻聽得到縫紉機響。30多名村民正抓緊趕工,把被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他們縫制的民族服飾將銷往廣東等地。

  怒江州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目前全州還剩余4.43萬名貧困人口。

  “脫貧離不開‘精准’二字。為了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怒江州聚焦當地特色產業,正全面沖刺,確保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脫貧任務。”全國人大代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長李文輝說,現在的怒江每天都在變化,一定要斬斷千年“窮根”,讓所有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決戰決勝之年“行動圖”已然繪就——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461億元﹔計劃報告提出,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對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村實施挂牌督戰……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接下來,各部門各單位就要真抓實干,把責任落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解學智說,針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還比較薄弱的問題,下一步,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投入,形成多方合力,確保貧困人口脫貧不返貧。

  兜住民生底線:

  以“六穩”“六保”為著力點

  抓好“六穩”“六保”,兜住民生底線,才能穩住經濟基本盤,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面對疫情沖擊,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清單“含金量”成色不減,並特別強調: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

  無論“六穩”“六保”,排在首位的都是就業。守住民生底線,關鍵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戴元湖一直在思考“新就業形態”這個課題。

  他說,“新就業形態”有利於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以江蘇為例,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對城鎮新增就業的年貢獻率保持在10%左右,為穩就業提供了新動力。

  “我們將認真研究‘新就業形態’下勞動用工的特點、趨勢和相關政策措施,從勞動報酬、工作時間、職業安全等方面明確標准、做好保障。”戴元湖說。

  “越是困難時候,越是要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更好凝聚民智民力。”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下一步,鹽城將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全面組織脫貧質量回頭看,打好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幫扶“組合拳”,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當前,我國有1億多市場主體,其中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不僅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也是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李郁華說,保市場主體是“六保”任務中的關鍵,而保市場主體,最重要的是保民營經濟。

  “接下來,我們要著力打通堵點,大力暢通經濟循環﹔排除難點,狠抓惠企政策落地﹔紓減困點,降低市場主體成本﹔解決痛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李郁華說。

  補齊民生短板:

  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聚焦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政府工作報告出台一系列舉措,讓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說,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基層醫院應急組織體系缺乏定期培訓,科學處置、決策與聯動未充分體現。

  “要建立現代化遠程信息系統平台,打破時間、距離和系統配置硬件統一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訓練方式,健全醫院應急管理組織體系,落實好各小組工作職責並進行相應的日常演練、培訓。”李秋說。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副院長魯友明說,要著手加強資金投入與技術支撐,在疫苗研制、核酸檢測、移動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積極布局。同時,補足基層防疫短板,更好地服務最廣大群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回到銀川后,全國人大代表、銀川市市長楊玉經布置落實,要求統籌做好老舊小區改造,作為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重要舉措來抓。

  “在去年對139個小區改造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已經啟動實施了第一批233個小區的改造計劃,力爭兩年內將全市需要改造的611個小區全部改造完成。”他說,要切實讓老舊小區居民有新感受,讓低收入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夏日黃昏,浙江義烏蘇溪鎮的大陳江畔,綠樹成蔭,清風習習。人們休閑散步,納涼賞景。

  近年來,為治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蘇溪鎮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精細化實施截污納管,常態化開展設施運維。目前已修建污水管網200多公裡,環境有了切實改善。

  “下一步,浙江將繼續以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說。

  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隻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必將書寫新時代民生改善新篇章。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