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芋菊 瀘縣牛灘鎮新嘉村脫貧的兩大法寶

2020年05月26日11:0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大家要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駐村幫扶隊要加強龍眼花期管理、芋菊苗期管理指導。”5月25日8點半,瀘縣牛灘鎮新嘉村駐村幫扶隊隊長、第一書記冉能才准時召開了周前工作部署會。短短的工作布置后,駐村幫扶隊、村干部就各司其職開始忙碌起來。

“我們是按機關辦公來要求村干部和村集體資產公司的。”冉能才介紹說。新嘉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現有建檔立卡戶114戶360人,其中低保脫貧戶38戶119人、特殊供養五保戶11戶17人、一般脫貧戶63戶217人。

產業園裡務工 生活有了大變化

車子停下,一條新竣工的入戶口路映入眼帘。聽到狗叫聲,新嘉村10社貧困戶韓德海出門察看,看見是駐村幫扶隊來了,韓德海熱情地把大家迎進屋裡。

大家和韓德海夫婦一起圍坐在餐桌旁,邊剝花生種,邊拉起了家常。

“一年收入近萬元,加上政府的補助政策,我維修了房頂,不再跑風漏雨了,改造了廚房、廁所,50多米的入戶路已經完成,生活更加方便,養殖母豬一頭,雞鴨100隻,產業脫貧順利進行。”韓德海高興地講述著他家的變化。韓德海兩夫婦除了經營自己的自留地外,有空就在村上產業園裡務工。

新嘉村的扶貧產業園成了增加全村農民收入的主戰場。2019年,村資公司聘請5000多人次在產業園務工,工資發放總額近30萬元,解決了貧困戶就業120多人,人均收入淨增1000元,提高了貧困戶及其老百姓的經濟收入,鞏固了脫貧成效。

引種芋菊 荒山長出金疙瘩

天下著毛毛細雨,新嘉村菊芋種植基地一片蔥蘢,村民披蓑戴笠,村民們在社長王永宴的帶領下,正忙著為菊芋疏苗、除草。

“大家要舍得拔掉多余的苗,保証它們能長得好,產量才高。”駐村幫扶隊隊長、第一書記冉能才挽起褲管,來到芋菊地裡,示范拔掉多余的苗子。大家要抓住下雨好做活的天氣,及時完成管理工作。

在芋菊基地務工的村民主要來自村上的貧困戶,村集體資產公司給予每天每人60元的工資。

“可別小看這60元的工資,我不用出門,既照顧了家庭,又有了收入,去年一年我和我老伴一起就掙了近萬元!”貧困戶王永田很高興地說。

據冉能才介紹,這裡原來是荒山荒坡,由村集體資產公司去年引種芋菊300畝,產出菊芋600余噸,產值60多萬元,利潤達20余萬元。

改良、培訓、網銷 龍眼樹結出金元寶

“龍眼疏花疏果遵循去上留下、去外留內、去小留大、去劣留優的原則......隻有這樣,才能年年結出好果子。”在新嘉村3組陳茂林的龍眼林裡,一群人正圍著一顆龍眼樹,隻見駐村幫扶隊駐農技員胡天金手裡拿著剪子,邊講邊示范。

“隻有龍眼質量上去了,我們村資公司才能為老百姓高價格銷售出去!”駐村第一書記冉能才說,“2019年,在村兩委的領導下、村資公司的帶領下以及全村老百姓的努力下,我們村資公司對外銷售龍眼近10萬余斤,銷售額25萬多元,銷售利潤6萬多元。”

近年來,駐村幫扶隊幫助新嘉村積極調整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把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單列出來,聘請專人進行企業化管理,成立了龍眼、菊芋、樂園農業等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建成100畝以鄉村旅游和種養植有機結合的樂園農業、200畝有機龍眼標准化管理示范園和300畝有機菊芋種植基地﹔通過“高換”等方式改良龍眼品種200畝﹔龍眼林下種植了林下大球蓋菇10畝,發展立體農業,提升產業多元化發展。全村龍眼種植1600余畝,其中綠色防控1000畝,有機轉換認証382畝。

為了更好得鞏固扶貧產業經濟發展,新嘉村積極探索出了“334”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即扶貧資金作為貧困戶入股基金佔30%,農戶利用果樹或者土地入股佔30%,村資公司佔40%。

2019年,利用互聯網等龍眼銷售25萬元,銷售利潤6萬多元。2020年林下菇種植的大球蓋菇銷售達6萬元。利用村“精准扶貧幫扶餐飲店”為窗口,為老百姓銷售土雞、土鴨等農產品,提高村集體經濟,預計今年的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萬元。(彭艷 曾佐然)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