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受疫情影響滯銷 四川地方干部上網出鏡尋銷路

2020年05月26日07:1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農產品直播帶貨能“帶”來多大想象空間?

  深閱讀

  “顏色暗黑、外皮有光澤、個頭要大,這樣的果子,口感就會很巴適。”5月15日上午,直播時間來到第10分鐘,有林學專業背景的羅凌不再拘謹,開始給網友們分享挑選汶川甜櫻桃的“秘訣”。

  這不是羅凌第一次走進直播間帶貨。這位汶川縣委副書記,4月24日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完成了第一次直播帶貨,“代言”汶川著名特產甜櫻桃。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各級領導干部親自上陣直播帶貨就是風頭最盛者之一。作為農業大省,四川的地方干部紛紛走到鏡頭前,為本地農特產品尋找銷路。這到底有多大想象空間?

 

  A銷售要靠“帶”了

  產量創新高、市場未完全恢復,農產品銷售成了大問題

  “隻要能打開銷路,啥辦法都可以嘗試。”周曉琴說,能賣出去總比積壓強。

  這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處處長這麼說,跟去冬今春的農產品產銷形勢有關。今年一季度,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36萬噸,同比增長4.1%﹔瓜果產量 9.3 萬噸,增長14.4%。

  “產量創新高,以往可以通過打開省外國外市場解決,但今年情況比較特殊。”省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處副處長劉興萬介紹,不少“川字號”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涵蓋西南、全國乃至國外。四川本土也具有極強的消費能力,以甜櫻桃為例,年產3萬多噸“自產自銷”,還需要從省外調入。但在受疫情影響,本省消費和外調數量都不同程度下滑。“農產品的銷售和消費還沒有完全恢復。”行業監測顯示,21個市州城區家禽消費隻有常年七成左右。鄉村旅游下滑,也影響農產品消費。作為農家樂發源地和旅游大省,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即便假期長於往年,但全省的鄉村旅游直接接待游客量、直接收入額均也隻有去年的六成左右。

  外銷同樣遇冷。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會長陳孝建介紹,全川最大的蔬菜外銷集散地白廟市場,日發貨量隻有常年的六成至八成左右,“外地的餐飲企業也沒有完全恢復,是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還有脫貧攻堅的硬任務。省社科院相關負責人注意到,農產品直播帶貨的,數貧困地區領導干部最多。

  B“網紅”不是必需的

  有流量才有銷量,靠誰來帶貨?干部直播說話接地氣,效果也不錯

  “它們吸新鮮空氣、飲天然泉水、吃五谷雜糧,造就了高氨基酸、低脂肪、低水分的獨特肉質……”3月14日,上鏡之前,廣元昭化區區長龍兆學將台詞改了又改。

  龍兆學推銷的是土雞。當地滯銷農產品中,土雞名氣最響、影響農戶最大、存貨也最多。當地有土雞養殖戶18000余戶,存欄各類土雞340多萬羽,其中急需出欄的180日齡以上的合計29.8萬羽。

  抓住本地名特優農產品,是農產品直播帶貨的主要特點。“一般隻集中一兩個農產品。”作為農產品品牌研究者,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弓偉波注意到,各地領導干部或政府支持的農產品直播帶貨活動,都不約而同地聚焦某一個農產品,且以當地特色優勢農產品為主。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這是個明智的選擇:一來,該特色優勢農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消費群體﹔二來,直播時可以突出重點,避免網友們和帶貨人注意力分散,從而實現“多帶貨”。

  怎麼“帶”,是個問題。

  “到底是和網紅一起直播,還是讓干部一個人直播?”一位要求匿名的縣級宣傳部門負責人坦言,5月初縣長提出要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吆喝,這個問題讓她糾結了很久——直播帶貨的鐵律是“有流量才能有銷量”。如今,品質好的農產品銷售難,縣領導出面推介都已不稀奇,難有轟動效應。而能帶來更大流量的網紅們往往收費不菲,“像我們這樣的貧困縣,很難拿出大筆經費請他們。”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農產品直播帶貨,“網紅”並非必需的。“其實,領導干部親自上陣,隻要說話接地氣、推銷方式方法得當,流量和銷量不一定會少。”今日頭條四川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農產品直播帶貨具有特殊性和公益性——受益方是農民,很能引起各方共情,“如果涉及貧困戶等特殊群體,本身就極具話題和流量,自然就不愁銷量。”

  “至於請不請網紅,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做決策。”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農產品直播帶貨的目的是打開銷路、實現農民增收,而非增添地方負擔。

  C怎麼帶“好”貨

  “誰帶貨、誰負責”,向加工品和優秀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傾斜

  “一隻才30多元,巴適得很。”看了廣元昭化、劍閣兩地縣(區)長直播帶貨視頻后,家住成都青羊區的趙勇訂購了3隻土雞。他覺得,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都很不錯。

  也有消費者持不同看法。某次直播帶貨活動,家住成都市金牛區的李莉買了兩箱水果,收貨后感到“不值”——兩個箱子外包裝顏色不一,果子大小和新鮮度參差不齊。幾經交涉,發貨方表示可以退貨。

  像趙勇和李莉一樣,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直播帶來的“貨”評價不一,且主要集中在品質監管領域。那麼,該如何在農產品直播帶貨中“帶好貨、帶‘好’貨”?

  “是個難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龍坦言,作為新興業態的農產品直播帶貨,很難在短時間完善品質和質量監管。

  林方龍建議,各地領導干部在出鏡帶貨前,應該慎選生產主體、做好品質檢測,“最好是選擇種養大戶、龍頭企業作為貨源,規模化種養基地一般管理比較規范,貨源也很穩定。”

  省農業農村廳和省商務廳也聯合拿出了“狠招”和“實招”:明確領導干部在農產品質量領域“誰帶貨、誰負責”﹔帶貨對象向農業加工品傾斜﹔給出帶貨優選范圍,即全省40個優秀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認為,明確帶貨者的責任,其實就是倒逼各級領導干部和業務主管部門優選貨源和種類,並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比如加工廠一般管控都比較嚴格,優秀區域公用品牌的鮮活農產品一般都是按照一定標准來生產的,質量風險就小得多。”

  D農產品帶貨之外

  加強“硬件”支撐,目前已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營銷人才培養具體規劃

  “除了各級領導干部,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走到鏡頭前,來為農產品站台吆喝。”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這場由各級領導干部開啟的農產品直播帶貨是農產品銷售的新模式,也是新業態。

  “農產品直播帶貨肯定會越來越火,參與方式也會越來越市場化。某種意義上,農產品直播帶貨其實是農村電商發展的新模式、新契機,考驗包括農產品標准化種植、初加工、直播人才、冷鏈物流等多個環節配套。”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徐曄認為,如能抓住直播帶貨的風口,將會給四川農村電商帶來意想不到的提升。

  5月11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宣布,增設“互聯網營銷師”職業,包括但不限於“直播銷售員”工種。4月底,浙江金華出台《網絡直播營銷專項能力考核規范》,宣布年內以農產品營銷為重點,培育1000名優質帶貨“網紅”。

  農業大省四川如何落子?“先把硬件配套好。”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疫情發生后的農產品銷售難等,四川省提出結合“10+3”現代農業體系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建立縣(市、區)、市(州)、省三級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和農產品初加工配套。今年全省新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500座,新增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能力80萬噸,力爭農產品就地初加工(分選、檢測)率達到60%。年底,全省農產品冷鏈庫容將達760萬噸。

  帶貨“網紅”人才培養也開始謀劃。此前,省商務廳印發《品質川貨直播電商網絡流量新高地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培育10000名“網紅”帶貨達人。

  記者手記

  吆喝聲越多越好

  □本報記者 王成棟

  “不看數據,都曉得不太亮眼。但這不重要。”採訪過程中,不止一位參與農產品直播帶貨的領導干部表達類似的觀點:自己走到鏡頭前,能帶出去的貨不一定很多,但背后的意義更重要——告訴老百姓,大伙都在想辦法,困難總會過去。

  的確,與李子柒等帶貨高手相比,操著“川普”甚至偶爾卡殼的各級領導干部,在直播中的實際銷售額,隻有前者的零頭。但在疫情之下,即便可能“賠本賺吆喝”,但一個個參與其中的地方官,還是為數千萬四川老鄉發出了聲音,搭起了對外的銷售橋梁。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作為農業大省,四川主要農產品價格穩定、沒有發生明顯供給失衡。

  這背后,是無數個“甘於賠本賺吆喝”者,在認真做好每一隻土雞、每一顆櫻桃的促銷。也因此,這個春天,每一個在鏡頭前賣力吆喝的人,都值得尊重。(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 羅之飏)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