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知道的醫學常識 都會在《學會看病》中得到解答

2020年05月25日10:0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人人都需要知道的醫學常識

既然是人,就免不了頭疼腦熱的。你在看病就醫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惑。比如,生病去醫院究竟該挂什麼科?普通號、專家號、專家門診應該如何選擇?傳染病來襲應該怎麼做?做手術、住院的流程是怎樣的?應該怎麼選擇體檢項目?這些醫生經常被患者問道的問題,都會在《學會看病》中一一得到解答。這到底是本什麼書呢?

看病就醫基本流程大解析

科普是一個技術活,把復雜的事情講清楚、講明白並不容易。《學會看病》是一本優質的醫學科普書,既有醫學故事,又有科學知識,關鍵還挺有趣。作者面對很多有爭議的話題都沒有走極端,而是從事實出發,嘗試與讀者溝通和交流。

讓醫學知識寓教於樂

醫院都是怎麼命名的?醫生真的能邊做手術邊聽歌嗎?遺傳病是怎樣按照性別來遺傳的?篇篇“爆款”文章,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講得清晰、易懂。

除了看病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你還可以從書中了解到醫學發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冷知識,更加全面地了解醫院、醫生,並從中學到很多醫學常識。眾多的醫學故事穿插在書中,或新奇,或曲折,或顛覆,始終滿足著你的好奇心。這些故事不僅把醫學的發展脈絡和作者對醫學的認識串了起來,還將看病的具體知識融合了進去,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既了解了醫學常識,也知道了怎麼去看病。

作者徐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聯合培養醫學博士。 曾在國內外多家知名院校交流學習,發表多篇英文學術文章,積極科普醫學知識。

精彩書摘

哪些體檢項目應該避開

1.腫瘤標志物檢測

大多數腫瘤標志物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夠高。指標異常不代表一定有腫瘤,指標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說沒有腫瘤。

腫瘤標志物檢測通常是疑似癌症患者的檢查項目之一,或者用來監測癌症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對於常規體檢來說,這項檢測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

2.基因篩查癌症

市場上有一種針對普通人的基因檢測,宣稱“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強烈建議不把它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基因檢測隻能提示一個人是否具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但目前我們能夠清晰確定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還不多。有,患癌風險不一定明確﹔沒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有家族遺傳史的癌症高危人群,如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可以通過檢測特定基因來判斷患癌風險,從而請醫生提供預防方案。但對於並不存在家族遺傳史的朋友來說,這樣的檢測就純粹是白花錢了。

3.微量元素檢測

這項檢測並不能准確地反映體內的微量元素水平。另外,隻要飲食均衡、出現生病等特殊情況后注意補充,孩子一般也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早在2013年,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已經明確規定: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處理。

4.用X線胸片排查癌症

發熱、咳嗽、懷疑肺部感染炎症時,X線胸片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檢查方式。但如果把X線胸片作為常規體檢項目,用來排查癌症就不那麼明智了。實際上,胸片對早期肺癌的漏診率比較高。這是因為在正位胸片上有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臟、縱隔等組織重合在一起,導致醫生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病灶。

5.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一個檢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是體檢機構在推薦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時經常使用的宣傳語。

PET-CT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之一,對癌症分期、轉移復發的鑒別,腫瘤預后評估和治療方案指導等意義重大。但是,它在常規體檢中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統計,PET-CT在健康人群中篩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僅為1.3%,概率很低。因此,專家普遍認為,PET-CT並不適合作為普通的體檢項目。至於為什麼有很多機構會推薦這項檢查,是因為做一次PET-CT常常要花費近萬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