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和包容讓博物館越來越親近

2020年05月19日07:2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多元和包容讓博物館越來越親近

去現場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再度到來,省內各大博物館專門推出的活動精彩紛呈:開放文物修復室讓觀眾近距離觀看書畫修復,邀請觀眾走進文物庫房進行高端鑒賞,組織親子家庭觀看皮影感受傳統手藝……“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在博物館走心的活動中得以生動踐行。

現場看文物修復很稀奇

18日上午,四川博物院的書畫修復室再度向公眾開放。一排藍色的隔離帶外,是慕名而來一臉好奇的觀眾﹔裡面,則是身著白大褂、拿著畫筆、刷子、糨糊等工具安靜忙碌的書畫修復專家。

年輕的修復師黃一帆正在對一幅清仿明代的畫作進行全色。隻見她屏氣凝神,毛尖細毫在泛黃的紙面輕點,幾乎看不出任何進度變化。來自都江堰的觀眾馮卉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終於知道文物起死回生怎麼回事了。”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修復室副主任於甜介紹,一幅書畫從“確診”到“出院”,短的要一兩個月,長則幾個月。修復程序視情況不同,有的需要上百道工序,相當考驗修復師的耐心。

看博物館展櫃裡的文物不過癮怎麼辦?進文物庫房來個高端鑒賞。“10個名額,挂到官微上不到兩分鐘就搶光了!”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

看熱鬧轉為看門道。對一株漢代搖錢樹的欣賞,工作人員先搬來的是幾盒還未組裝的單片搖錢樹。見觀眾面露疑惑,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胡蔚解釋,“搖錢樹並不是整株鑄造,而是分節組裝。”漢代為何流行隨葬搖錢樹?搖錢樹上真的鑄造錢了嗎?胡蔚從搖錢樹寄托的升仙思想講到制作工藝,從搖錢樹如何得名講到它在西南地區的流行,一旁觀眾聽得津津有味。

免費開放 觀眾也很走心

每年的博物館日,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博物館等都免費開放,能吸引20多萬觀眾來“打擁堂”。原以為今年受疫情影響觀眾可能不多,但博物館日當天,各家博物館仍然分別擁入了數千人。

早上8點過,成都杜甫草堂外就有觀眾排隊等候。戴口罩、出示身份証、查看健康碼,大家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等候進館。成都妹子馮意軒和朋友身穿漢服也等在隊伍中,她毫不遮掩地說,“平時草堂要收費,大家就舍不得多來。今天免費開放,天氣又好,一定要到草堂的茅屋紅牆拍個夠。”當天,草堂進館觀眾達到7100多人。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免費發放門票之外,在博物館官網推出“雲”游武侯祠、線上精品展覽賞析等活動,還把流動博物館開到了成都玉北社區。成都博物館則從16日起推出從配合展覽舉行的講座到“趣行成博”的探秘親子活動。18日下午,成都博物館還邀請了近40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成都漆器”和“漢代的百科全書——畫像磚”兩場專場主題社教活動。(記者 吳曉鈴)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