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多了幾十萬 新手上路要小心

2020年05月13日09:08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外賣“小哥”多了幾十萬

  “最近不少人改行做外賣了啊,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晚上7點剛過,外賣員聶晨趴在電動車上,一邊盯著手機等待接單,一邊跟身邊的騎手聊天。他說,自己身邊有好幾位外賣“小哥”都是年后才剛剛入行。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種種原因,“跨界”做外賣員的人多了。他們之中,有人打算長期做下去,有人則只是把送外賣當一份過渡性質的工作。

  數據

  多了數十萬人 “95后”增長快

  “我以前也送過外賣。因為這次疫情,在隔離結束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活兒干,才又開始來跑。”32歲的聶晨說,原本自己打算今年不送外賣了,但受到疫情影響,暫時沒有其他工作,“先送外賣賺點錢。從4月份開始租的電動車,每個月610元租金。干滿一個月,如果有意做,還可以續租。”

  如今,聶晨每天平均能跑20多單,差不多每天掙200元左右。“多的時候也就30來單,少的時候十幾單。”聶晨說,眼下當騎手的人變多了,單量平均也比此前少了些。“怎麼說呢,每個月剩的錢並不算多,跟做其他工作差不多。我准備再做一做,看看后續怎麼辦。”

  而與聶晨的“邊走邊看”相比,生於1994年的張成福有著長久打算。“疫情期間,我在望京的餐廳迫於經營壓力關閉了。從3月22日起,正式‘上崗’了外賣員工作。”張成福說,因為有家庭壓力,經濟壓力,最終才選擇了做外賣騎手。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他感覺“轉行”騎手雖然很累,但內心挺快樂,“即使疫情結束了,也還想繼續跑。”

  與外賣員的感受類似,平台的數據也証實“轉行”外賣員行業的人多了。“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蜂鳥即配共吸納數十萬新注冊藍騎士。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餓了麼平台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新增的騎手中,“95后”騎手增長最快,新增注冊騎手同比增長了1.3倍。

  背后

  不少人是兼職 最盼獲得理解

  記者調查發現,在受訪的新增騎手中,不少人此前有著其他工作的經歷。甚至在做騎手的同時,也擁有第二職業。

  “我之前是搞裝修的,現在裝修也沒怎麼開工,暫時就跑個外賣賺點錢。”一名外賣員說,自己在北京裝修行業工作多年,因為生活原因而選擇從事外賣配送。“等到允許裝修復工,一切恢復正常后,可能還得回裝修業。畢竟活兒干慣了,做起來熟悉。”

  記者發現,在某平台一項針對9.2萬騎手的統計數據中,56%的騎手是“斜杠青年”(擁有第二職業身份)。這其中,有26%為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7%為服務員,甚至還有自媒體博主、環衛工人等。

  而談及“轉戰”外賣行業的感受和期盼時,“小哥”紛紛表示有令人難忘的經歷,也最期望獲得人們的理解。

  “現在不少社區允許外賣進入了,但往往留的門不多。有些樓在小區靠裡邊,走進去要很久,一些客戶就主動下樓取餐。”聶晨說,因為外賣配送時間卡得很緊,客戶的理解配合讓他感動。而在張成福看來,自己4月11日幫助了一位返京隔離的客戶,被其稱作“暖心哥”,讓自己內心感到溫暖。“雖然客戶可以給我們打賞,或者寫寫優質好評,但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被大家尊重和理解。”

  提醒

  維護自身權益 保証安全服務

  “雖然現在各地已經在陸續復工復產,但仍在抗疫期間,恢復生產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外賣員行業人數增多,可以預料。”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在他看來,除了就業壓力方面的因素之外,外賣行業門檻相對較低,收入比較可觀,外賣點餐需求量大等,都是促成人們加入外賣業的原因。

  朱巍提醒,准備入行和已入行的外賣員,要做好自身權益維護,提升安全服務。“互聯網經濟之下,有相對很靈活的用工方式。首先,一定要清楚到底是在跟誰合作,並非是穿著誰的衣服就是跟誰合作,這個行業本身有很多種勞務派遣的方式。”

  朱巍表示,具體來看,怎麼簽合同、簽什麼樣的合同、幾險一金怎麼交,利潤怎麼分,個稅怎樣繳納等,外賣“小哥”都要搞清楚。此外,外賣員也要在工作過程中遵守相關規范。“不能隻顧著賺錢,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規則,保持行業道德和用戶至上的服務。”(北京晚報記者 李鬆林)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