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開放后的博物館 “防疫+文保”各有高招

2020年05月06日08:43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防疫+文保”各有高招兒

  “媽媽,快點兒!想了一百多天的古動物館終於又開啦!”昨天上午9時,在完成了掃碼、測溫、登記、購票等“規定動作”后,10歲的浩浩拉著媽媽邁過“一米線”,走進中國古動物館。

  五一假期,本市多家博物館重新開放。雖然觀眾數量遠不及往年同期,但各博物館在防疫安全和文物保護方面的措施一點都沒放鬆。

  古幣館 破解展廳消殺難題

  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副館長顧瑩告訴記者,如何對展廳進行合理消殺,在保証防疫安全的同時保護好展櫃中的展品,是防疫期間博物館開放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目前並沒有適合博物館使用的專門消毒劑,常用消毒劑含有過量的乙醇、乙酸等化學成分,“對於嬌貴的展品來說,這些消毒劑具有嚴重的腐蝕性。而展櫃一旦不能保証完全密閉,就可能會對展品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德勝門街道社區辦的防疫人員給古幣館提了一個建議:在展櫃前拉起隔離線。對於文物展品來說,隔離確實是最為安全、穩妥的保護方式,但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古幣館的展品都是體量微小的錢幣,如果拉起1.5米的“安全線”,觀眾隔得太遠,會極大影響觀展體驗。

  怎麼辦?經過反復比較、權衡,工作人員最終決定每天對展廳地面用稀釋過的84消毒液進行消毒,提示觀眾注意安全距離,不要觸碰展櫃玻璃和裸展展品,對於被觀眾觸摸過的展櫃玻璃,則及時使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同時有效控制展廳內酒精的濃度在極低水平,並隨時打開門窗,保証展廳內有良好的通風。

  古動物館 “雲講解”取代講解員

  為了避免觀眾扎堆兒,重新開放后的中國古動物館暫停了人工講解服務。“考慮到科普場館講解服務還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提供了線上講解服務,有需要的觀眾可以掃描二維碼,聽‘雲端’講解。”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介紹。

  記者發現,來古動物館參觀的大多以帶孩子的家庭為主,免不了會有一些好奇的小朋友趴在展櫃上觀察展品,為此,館方規定,每隔一小時就對公共區域內的展品、展櫃以及電子觸摸屏等設備進行擦拭、消毒。

  為確保觀眾有序進館,古動物館在門口預留了80米的“一米線”。館內設有實時監控系統,對在館人數進行監控,並根據情況採取相應的限流措施。“五一期間,每天來古動物館參觀的觀眾平均在300人左右,在安全承載范圍內。”王原介紹,目前除3D電影放映廳,古動物館全部展區都已開放。從5月3日起,古動物館還推出了“每天一隻中國龍”線上活動,在中國古動物館微信公眾號、官網、官微等平台,連續49天介紹49種來自我國五湖四海的恐龍。

  民俗博物館 室內展廳暫不開放

  假期前四天,北京民俗博物館平均每天參觀人數約在百人左右,遠未達到預案規定的400人上限。但為確保防疫安全,目前博物館內的12個室內展廳尚未開放。

  昨天,來自四川的劉先生一家三口來到民俗博物館參觀,在入口處他向工作人員征求參觀建議,“您可以在有700年歷史的古建群落中欣賞到元明清三代古建筑的不同特色,還可以在楹聯、碑刻中體會書法藝術的美好”,民俗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朱羿給劉先生一家提出了游覽建議。

  朱羿介紹,目前博物館的室內展廳和宗教活動尚未開放。室內區域的開放預案正在准備和完善中,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開放政策。

  (北京晚報記者 李祺瑤 孫樂琪)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