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山河》試出不一樣的“古蜀神話”

2020年04月24日09:1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晏山河》試出不一樣的“古蜀神話”

4月15日晚,不少文化愛好者在微信群裡爭相轉發一條名為“《晏山河》原創古蜀神話肢體劇”的直播鏈接。點進鏈接的不少網友開始好奇:古蜀神話題材和世界頂級的太陽馬戲團的演員究竟能碰撞出什麼火花?當晚8點,演出准時開始。50分鐘的直播,伴隨著網友線上聊天送來的虛擬“鮮花”“鼓掌”“紅包”,這個謎底逐漸被揭開。

《晏山河》是成都新銳小劇場——一出藝術劇場出品的原創開年劇目。受疫情影響,這部籌備半年的劇目,最終以線上免費直播的方式首演,並吸引210萬人次線上觀看。這也是疫情以來,四川本土鮮有的、完全搬到線上首演的原創小劇場劇目。

A

台下沒有觀眾的“小劇場”

被210萬人次線上“圍觀”

首演結束當晚,一出藝術劇場藝術總監蔣維昕硬是花了近半個小時,專門去核實直播數據是否准確。平時小劇場演出能容納207人,這次線上演出卻吸引210萬人次觀看,讓團隊成員們既開心又“受寵若驚”。蔣維昕和獨立音樂人KUN,一起制作《晏山河》的原創音樂。“我深知作品有很大提升空間,但能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和好評,除了有大家的喜愛,更多的是大家的鼓勵吧。”蔣維昕說道。

受疫情影響,一出藝術劇場尚未開放,但原定於2月25日首演的《晏山河》,已辛辛苦苦排練了大半年。在蔣維昕看來,基於現實因素,目前劇場在相對困難的大環境下,應該想著法子盡量努力活下去,探索一些新的生存方式。而另一方面,《晏山河》通過展現古蜀國先民面對自然災害勇敢抗爭的場景,這種在困境中的人性抉擇,期待未來的境遇,又似乎在當下這個時節演出,恰巧能說出團隊本身想說的話,給予彼此力量。

“感覺線上直播和線下表演還蠻不同的。”首次直播“試水”,也給了蔣維昕不少思考。他覺得以前小劇場的魅力,就是觀眾會成為演出的一部分,觀眾的臨場反應和情緒直接反饋給演員,演員或多或少也會隨著觀眾的狀態在舞台上創作。這一次雖然台下隻有3台直播鏡頭當“觀眾”,但屏幕后有更多觀眾看演出。“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反而需要演員用更強烈的情緒來帶動觀眾。”小到1分鐘結尾的動作,大到整個配套音樂的4次調整,在這場直播的准備中不斷完善。演員演完一下台直呼:“演得很爽!”

B

望生靈見天地

柔韌肢體詮釋原創古蜀神話

《晏山河》的開頭,一隻長滿羽毛的白色小神獸在舞台灰色的幕布中央先探出頭環顧四周,它先伸出手,再小心翼翼地伸出腳,充滿好奇地來到人間游玩。隨后,巫師登台,她一會兒穿梭於吊環之間來回擺動,一會兒僅僅用雙腳勾住吊環倒挂在半空中,在極限的雜技動作中展現出肢體剛柔之美。望帝和巫師在河濱舉行祭祀活動,與天地神靈溝通,伴隨著帶有一絲神秘味道的薩滿風格音樂,神秘的古蜀文明故事,就這樣在舞台上徐徐展開……

“望帝春心托杜鵑”,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錦瑟》中的詩句。如今成都郫都區望叢祠,是少有的一祠祭二主的祠廟——遠古蜀國首位稱王的望帝杜宇,與其繼承人叢帝鱉靈。《晏山河》的背景就來自這兩位帝王。此前,編劇張潔一直就想做一個屬於成都的本土文化作品,開始劇本寫作前,她查閱了許多關於古蜀歷史的資料,縱觀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鱉靈的故事。有個故事引起她的注意:望帝不善於治水,於是有治水才能的荊州人鱉靈來到蜀地,望帝就讓位於他,隱居於西山,但因為日夜思念自己的子民,化成了杜鵑每日啼叫。

為了找到古蜀文化的“活水源”,張潔去了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很多次。裡面有一個很多人會忽略掉的15000平方米的濱河祭祀區,她第一次站在那裡時就想了很多,內心勾勒出一幅畫面:3000多年前,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河流密布,動物繁多,萬物有靈。她靈機一動,很自然地把濱河祭祀和望帝聯系起來,劇本的脈絡一點點清晰。

巫師面對女兒、神靈、帝王,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洪水是否會消散,山河是否能重見明朗?苦難中的人們又該如何繼續他們的生活?這是《晏山河》想要探討的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晏山河》的服裝、道具設計,是一位擁有10多萬粉絲的“95后”煥煥。在網絡上,煥煥因為《山海經》的創作拍攝被大家熟知,私底下團隊的伙伴都叫她“煥爺”,原因是覺得“這個小女孩好像什麼都會,實在太能干了”。她為小鹿演員的鼻翼上貼上亮片,讓角色多了一份活潑與靈動﹔又為望帝的角色加上褐色的羽毛,厚重的遠古歷史感扑面而來。她根據金沙遺址的元素設計服飾和配色,讓古蜀文明的魅力一下子照進了現實。

C

世界頂級馬戲團成員

成都雜技伉儷歸故鄉

在《晏山河》的演出中,有一段雙人表演片段,令不少網友印象深刻。他們借一根羽毛的力量,用雜技中的平衡術,來展示鱉靈與巫師女兒偷食禁果后帶來的失衡。這段平衡術還融入源自法國的雙人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主演該片段的伍一、林怡夫婦,均來自被稱為“加拿大國寶”、世界頂級的太陽馬戲團。伍一是中國最早加入太陽馬戲團的中國人,而林怡憑借蹬傘的絕技,成為當時太陽馬戲團唯一擔綱單人節目的中國人。兩人積攢的榮譽有很多:第25屆法國明日雜技節銀獎、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第27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根特獎、《出彩中國人》第二季總決賽3強……

其實,他們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伍一回憶,1999年,太陽馬戲團到中國來選演員,15歲的他被幸運選中。加入太陽馬戲團后,演技等業務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太陽馬戲團除了一周有10場演出外,平時也會有許多訓練。世界巡演讓演員們“一邊工作一邊旅游”,走走停停中也讓他感受了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等國家的風土人情。

8年后,伍一和林怡結束了在太陽馬戲團的職業生涯,開始在歐洲等地做小劇場演出。無意間,發現國內的小劇場也逐漸發展起來,於是在去年,兩人決定帶著孩子回成都定居,在小劇場演出活動中結識了一出藝術劇場的朋友們。

如今,他倆在台上排練,兩個女兒就在台下跟道具一起玩耍。“這種感覺很奇妙,覺得劇場就像是家一樣。”伍一說,在台上和妻子搭戲,好像和私下相處也沒有太大不同,長期的生活讓他們彼此非常默契,偶爾也會針對一些細節進行磨合。“未來,我們都覺得成都的小劇場發展空間還很大。”

□四川日報記者 李婷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