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組委滑雪戰隊馮靜完成壯舉

人類首次依靠滑雪徒行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2020年04月03日08:5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冬奧組委滑雪戰隊馮靜完成壯舉

  2020年1月25日19點18分,億萬中國人民正沉浸在農歷鼠年的歡樂之中。而此時,遠在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征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這位悍將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

  南極難抵極 人類的禁地

  南極大陸難抵極位於南緯82度08分,東經55度02分,海拔約3715米。英文叫做Pole of Inaccessibility,意為不可接近之極,簡稱POI,是距離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因而得名難抵極。

  百余年前,人類進入了對南極大陸探索的英雄時代,先驅者們乘坐帆船抵達南極大陸的海岸線,從那裡開始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向南極大陸內部挺進。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率隊於1911年12月14日贏得了人類首登南極點的殊榮。47年之后,蘇聯車隊歷盡艱辛,在1958年的同一天第一次成功遠征南極大陸難抵極,並建立了簡易考察站,僅供南極大陸夏季短期訪問使用,約十年后廢棄。

  POI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對機械裝置還是人類都是更艱巨的考驗。

  馮靜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征隊一行三人,2019年11月7日從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滑雪徒行穿越1800多公裡,全程爬升超過4200米,終於征服難抵極。

  為遠征學滑雪 曾抵南極點

  身高隻有164厘米、體重不足50公斤的馮靜,怎麼看也不具備在極端環境中遠征的身體條件。她33歲才第一次踏上滑雪板,當時甚至不能區分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在無數次摔倒又爬起來的周而復始中,馮靜從不抱怨,始終把信任托付給努力和時間。她把自己的信念寫在了滑雪板的頂端“Every Step”——相信每一步,相信每一米。她知道,遠征南極從來沒有捷徑,唯一的路就在腳下,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的前面。

  馮靜是一位獨立環球旅行者和探險者,曾以背包、自駕、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跡遍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底,在國際著名極地向導保羅的陪伴下,首次登陸南極大陸,歷時52天5小時,穿越約1130公裡,於2018年1月8日,越野滑雪抵達地理南極點,成為首位完成遠征南極點的中國女性。

  而那時鮮有人知的是,南極點從來不是馮靜的終極目標,“我心中真正憧憬的是遠征南極大陸難抵極。那個更偏遠、更荒涼、更具挑戰的地方。”馮靜說。

  遠征要求的是絕對毅力

  有史以來,人類從未把徒步前往南極大陸難抵極的計劃付諸於實踐。此前,非機械動力遠征難抵極的探險中,僅有八名男性遠征者曾依靠風力,使用風箏滑雪到訪過這裡,徒步前往難抵極的記錄尚為空白,因此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馮靜在備戰遠征過程中除了艱苦的體能訓練,更多的是進行了大量心理建設。她雇佣了兩名外籍專業助理,組成了“行則將至”團隊。出發前立下“隻要腳還走得動”的誓言——激勵自己“勇於拼搏,勇於探索,勇於發現,絕不屈服”。無論將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要竭盡全力戰斗到最后一刻。“沒有好走的路,隻有想走的路。”馮靜告訴自己。

  但困難還是比料想的來得早了一些。2019年10月31日,當飛抵南非開普敦的次日,馮靜開始發燒、嘔吐、腹瀉。到11月5日登陸南極大陸之時,雖然在藥物幫助下退了燒,但症狀又轉為咳嗽、鼻塞,並在日后成為伴隨整個行程的頑疾。

  更大的考驗來自於高原反應。頭痛、惡心、嘔吐、腹瀉,不斷地挑戰馮靜的耐受極限。剛出發不久,他們便遭遇了連續六天頂著七八級大風爬升的困境。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風寒效應將體感降到了零下50多攝氏度,狂風卷來大量鬆軟的雪屑,沉重的雪橇陷入其中,令每一步都成為厘米之戰。因為腿短,隻能提高步頻﹔因為體重不足,會被大風吹成倒行﹔因為不夠強壯,翻越障礙時常被比自己還要重的雪橇拽倒。但馮靜始終堅信,人最大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決心。她的手腕磨出了硬繭,腳掌的水泡全部踏成了血泡。肩頸肌肉勞損,最嚴重時不僅頭部無法轉動,連吞咽口水都會牽發疼痛,不得不終日佩戴自制的簡易頸托。右手拇指卷入厚重的衣服被反向撅到手背上導致嚴重拉傷,扎營拔營支撐雪杖隻能靠九根手指完成。

  馮靜每天醒來后跟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是:“起來拼了!”“堅忍致勝”的信念是她的精神支柱,遠征要求的是絕對毅力。就是這樣,她日復一日堅持每天行進10至11個小時,一步一步地接近難抵極。

  抵達難抵極時,馮靜看到了一尊帶基座的列寧塑像,這是蘇聯考察隊60多年前建立的考察站,塑像像煙囪一樣高出房頂,總高有五六米。然而如今露在外面的部分隻有約1.5米,大部分已被冰雪掩埋。但是,人類超越自我,突破極限,抵達一個又一個難抵極的努力將永無止境。馮靜歷經五年的細心訓練和准備,克服了重重困難,用堅實的腳印,把祖國的驕傲永遠地鐫刻在極地探險史上。

  她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拿出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將中國國旗挂在列寧塑像基座上,合影留念。

  積累經驗傳授隊友

  2018年12月,馮靜加入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成為一名特邀隊員。雖然她因為備戰南極遠征,經常不能與其他300多名隊員一起訓練,但她卻期盼能在冬奧賽場上參與服務。她表示,“我用遠征南極的方式,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也願意用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能去服務冬奧。我將和滑雪戰隊的伙伴們一起,積極備戰北京冬奧會的賽事服務。”

  作為戰隊極寒環境顧問,馮靜告訴隊友,寒冷環境下既要頻繁地進入運動狀態,也需要經常靜止,這就要配合科學地穿衣,進行有效的汗液管理,防止自身汗液凍結對人體造成傷害。溫度和風力是穿衣的兩個重要參考指標:根據不同天氣貼身套穿1至3件速干衣﹔第二層是抓絨衣,也需1至3件套穿,第三層是硬殼,主要功能防風。極寒環境下衣物穿戴要像洋蔥一樣多層,目的是在必要時易於調整。盡量通過拉鏈,而不是直接穿脫衣物調節溫度。

  為了防止汗液結冰對人體造成傷害,她建議后背貼衛生巾吸汗,而且大風時非常保暖,很有效。她還發明了雪鏡防止起霧的辦法,用氯丁橡膠潛水服面料和抓絨縫在一起,貼在面部,一般情況下工作一整天不需要擦拭雪鏡,面部還不會有冰涼的感覺。

  馮靜說,參與冰雪運動,並不需要以遠征為目標,但是冰雪運動對於人類的意志品質磨煉勝於一般運動。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堅忍致勝”的信念,這對完成好冬奧會的服務保障工作至關重要。(記者 吳東 受訪者提供照片)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