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通報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意味著什麼?

2020年04月02日09: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首次通報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意味著什麼?

  (抗擊新冠肺炎)首次通報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意味著什麼?

  一日新增130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有七成在湖北……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4月1日首次通報了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從防控總體來說,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這將促使各方重視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公眾自身也將強化主動檢測的意識。

  事實上,3月30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必須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國家衛健委31日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問》,武漢衛健委23日就市民關注的無症狀感染者進行統一答復,不難看出相關部門已將無症狀感染者納入防疫重點。連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等多位業內人士也接連就防控無症狀感染者發聲。

  根據官方定義,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截至3月31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367例。

  這個數字相對於當前累計確診病例(81554例)來說並不十分突出,為何如此受到關注?綜觀專家觀點主要基於三個方面。

  第一,“難防”。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偏高,具有隱蔽特點的無症狀感染者也存在傳染性,因此需要格外關注。而從目前主要四種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的途徑來看,無法實現“全覆蓋”。

  王貴強也對本社記者分析說,目前通報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根據主動檢測篩選出來,患者本來就處於隔離狀態,其傳播風險較小。更多潛在風險也就是未被公布的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尚不清楚。

  第二,“不明”。由於對無症狀感染者定義存在分歧,中外科研團隊得出的人數及佔比並不一致,有1.2%、17.9%、18%至31%、30%至60%等不同結論。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也不明確。

  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對比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6.30%)與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4.11%),得出結論稱“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對中新社記者說,這項研究的樣本量較少,“還不能急於下結論”。

  第三,“頻發”。山東德州、貴州貴陽、四川綿陽等多地已報告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武漢衛健委4月1日通報一名返漢的16歲英國留學生由無症狀感染轉為確診。浙江嘉興、河南漯河等地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關聯本地確診病例……專家據此指出,盡管國內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因無症狀感染者是潛在傳染源,而判斷場所開放與否必須掌握人口密度這一關鍵尺度。近期,上海東方明珠地標建筑重新臨時關閉,網吧、電影院等復工的娛樂場所也再度臨時關停。

  綜觀專家觀點,既要對無症狀患者保持關注,也不必過分擔憂其會阻礙國內疫情好轉形勢。而要有效防控“潛伏者”,不妨也從三個方面“對症下藥”。

  首先,精准施策。張文宏撰文指出,國內無症狀感染者造成大面積社區傳播的風險仍然較低,而國外輸入至中國的無症狀感染者,若不加以嚴格篩查追蹤,造成社區傳播風險較大。他提出相應的對策:國內加強對所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檢測,做好溯源﹔對入境人群則實施兩周集中隔離,同時進行核酸檢測。

  李蘭娟提醒,應在接觸排查中加強無症狀感染者檢測,尤其是有疫區與病人接觸史的,“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報告並做好檢測,發現后及時隔離和治療”。

  其次,精准防護。專家建議,注重自我監測,不要忽視咳嗽、乏力、咽痛等任何不適﹔加強自我防護,應在人群聚集的復雜環境中戴好口罩、規避風險﹔營造“主動”環境,比如考慮在藥店銷售新冠病毒檢測試紙,讓民眾方便進行病毒檢測。

  最后,精准追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厘清無症狀感染者與症狀前感染者的區別。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教授盧山表示,証實感染者的確無症狀,需要排除檢測方法的假陽性、採集樣本和檢測中的交叉污染以及數據的可重復性等。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李蘭娟認為,可通過大數據手段找出潛在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專家提到對相關系統進行信息化改革,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對稱,最快速度消除“潛在風險”。(張素 郭超凱)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