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恐龍的皮膚化石都還在

2020年03月27日08:56  來源:四川日報
 

文物檔案

楊氏馬門溪龍

文物級別:國家一級

發掘時間:1990年

出土地點:自貢

恐龍年代:侏羅紀晚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1億多年前的恐龍世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滄海桑田,當年稱霸地球的恐龍,如今早已滅絕,人們唯有通過化石可一窺其當年風採。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楊氏馬門溪龍化石。馬門溪龍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個體最大的恐龍之一,而自貢這件馬門溪龍化石,不僅保存有完整頭骨,還是中國首次發現有皮膚(印痕)化石的蜥腳類恐龍。

自貢恐龍化石群名聞全球

位於自貢大山鋪的自貢恐龍博物館,依托恐龍化石遺址而興建,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

1972年,大山鋪恐龍化石群被四川省石油地質局兩名地質工作者首次發現。1975年,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鐘健來此考察,指出這裡很可能是一處埋藏豐富的化石點。1979年12月,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西南礦區在該地修建停車場時,暴露出大批恐龍骨骼化石,“恐龍公墓”的大門由此打開。此后數年,多次大規模清理和發掘,獲得上百具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的化石骨架,震驚全球。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主任葉勇介紹,在遙遠的侏羅紀中期,自貢地區屬於湖泊眾多、河流縱橫的平原環境,氣候炎熱濕潤,植被非常繁茂,為恐龍及其他動物提供了廣袤的生活場所和豐盛的食物來源,是名副其實的恐龍樂園。而大山鋪又處於多條河流進入湖泊的入口地帶,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尸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經過一億六千多萬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於形成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岩層。

這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遺址之一。葉勇介紹,恐龍和其它脊椎動物化石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眾多,埋藏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世界絕無僅有。在目前已發掘的3000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標本,其中有眾多世界級珍品,如世界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劍龍——太白華陽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鳥腳類恐龍——勞氏靈龍,等等。同時,該遺址動物群的地質時代為中侏羅世,填補了世界恐龍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因此,它的發現被譽為“我國恐龍研究史上的一個新的裡程碑”。

馬門溪龍險些失之交臂

自貢恐龍博物館1986年底建成以后,周邊的村民仍然不時發現零星的恐龍化石。1988年底,當地村民宋仁發向博物館報告:他家附近的採石場發現了恐龍化石。這就是后來備受矚目的楊氏馬門溪龍。

這件恐龍化石的發現頗有些一波三折。葉勇說,當時博物館派技術人員到現場調查,隻發現很少的破碎骨骼化石,於是認為這可能是一些沖散的零星化石。但是宋仁發有點不甘心,他拿起鋼钎等工具,到採石場獨自挖掘起來。果然,很短時間裡,他就挖到一籮筐骨骼化石。宋仁發再次向博物館報告。當技術人員再次到現場時,看到已經暴露出來的一串背椎和部分腰帶骨骼,搶救性發掘由此展開。20多天以后,一件長16米的恐龍化石重見天日。

在標本修理工作中,隨著標本不斷暴露,科研人員越來越興奮。他們看出這件化石屬於馬門溪龍,並且還保存有非常完整的頭骨化石。在此之前,還從未有發現過完整的馬門溪龍頭骨化石,而它的發現,將為確認馬門溪龍的頭骨類型和牙齒形態提供確鑿的化石証據。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1992年底,當標本修理工作進入尾聲時,工作人員在檢查從化石四周剝落的圍岩時,突然發現一塊磚頭大小的石塊有些異樣。他湊攏仔細辨別,終於看出呈鱗片狀的印痕,不由得驚呼起來:“哎呀,好像是皮膚化石!”大家立刻爭相圍觀,發現這些鱗片是向內凹的,說明是皮膚壓上去后形成的。大家趕快尋找該化石的原始剝落位置,終於在坐骨遠端的石塊上找到其正模化石。

葉勇介紹:“這是中國第一例蜥腳類恐龍皮膚(印痕)化石,也是世界上少有幾例蜥腳類恐龍皮膚化石之一,為這類大型蜥腳類恐龍的表皮形態的研究和科學復原提供了科學依據。”

□記者 吳曉鈴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