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國際空間站,光有錢是不行的

2020年03月18日08:5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打卡國際空間站,光有錢是不行的

又一輪“太空游客”開始招募了。

近日,美國阿克肖姆航天公司發布公報稱,該公司已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達成協議,准備借助后者的載人“龍”飛船,於2021年將3名私人游客和1名該公司培訓的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並讓他們在那裡生活至少8天。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目前已有一人預定了座位,票價可能為5500萬美元左右。

去年6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允許私人乘坐美國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旅行,但價格不菲,除了大約5800萬美元的往返“船票”,每人每天還要支付大約3.5萬美元的食宿等費用。

這一切似乎都在宣告,去太空旅旅游,隻要有錢就可以,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參觀國際空間站屬於軌道太空旅游

“廣義上,太空旅游可分為失重旅游、高空旅游、亞軌道旅游、軌道旅游以及太空行走旅游、太空旅館旅游等多種形式。”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未來還可能發展繞月旅游、落月旅游和火星旅游。

“失重旅游是飛機進行拋物線動作,讓乘客體驗短暫的失重感覺。”龐之浩介紹,一次飛行大約能進行10—20個拋物線動作,每次拋物線動作能讓乘客體驗約30秒的失重感覺,每次費用是5000美元。宇航員在進行訓練時為了體驗失重通常也是採用這種方法。

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能讓游客看到大地上山脈綿延的輪廓,以及頭頂貌似觸手可及的天空,通常飛行高度在20公裡左右。據悉,俄羅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戰斗機可以實現24公裡的高空飛行,乘坐它們旅游的票價相對友好,每張約為1萬美元,包括在莫斯科停留兩天的費用。

“亞軌道旅游能夠進入太空但不進入近地軌道,是一種近似‘直上直下’的飛行體驗,營造失重場景的時間更長一些。”龐之浩談到,目前SpaceX、英國維珍銀河等公司都在謀劃相關服務。其中維珍銀河計劃使用“白騎士2號”飛機攜帶“太空船2號”將游客送入亞軌道,該項目可能很快開始,已經有數百人預定。

軌道太空旅游就是將游客送入近地軌道,阿克肖姆公司方案就是其中一種。此前已經有7名太空游客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還有公司提出過太空行走旅游,即在軌道飛行旅游費用的基礎上再交1600萬美元,游客在1名職業宇航員的陪護下在太空行走90分鐘,但一直未能實現。另外,美國旅館業巨頭比格羅計劃在2022年左右建造世界第一個私人充氣式太空旅館,住24小時的費用為400萬美元。

2018年,SpaceX公司公布繞月旅行方案,計劃將游客送入月球軌道,日本富商前澤友可能成為首個參與者。此前,美國太空冒險公司也曾計劃實施商業繞月旅游,即由1名職業宇航員駕駛聯盟號系列飛船承載兩名游客來完成。美國太空冒險公司已與1名游客以1.5億美元票價簽下協議,但因為沒有第二名游客報名,該計劃胎死腹中。

龐之浩表示,未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落月旅行和火星旅行也可能實現。

游客也要練習操作國際空間站模擬器

“要想太空旅游,除了有錢,還得有較好的身體和較強的興趣。”龐之浩提到,首先是身體關,不能有大的毛病。雖然太空旅客的身體素質不需要像職業宇航員要求那麼高——哮喘、耳鳴、貧血、骨折、開胸、痛風、皮炎等疾病都不能有,但也不能有明顯的心臟病等問題。因為在火箭發射、航天器返回及太空生活中,各種因素可能導致舊病復發甚至誘發新的疾病。

記者了解到,2006年,日本富豪榎本大輔花費2000萬美元計劃搭乘“聯盟號”登上國際空間站,成為第四名太空游客。但在俄羅斯艱苦訓練幾個月后體檢發現不適合太空飛行,被迫取消太空之旅,將機會讓給了全球首位太空女游客安薩裡。看來,太空游客的體檢並不十分容易通過。

“此外,太空游客上太空之前還要經過必要的訓練,其訓練時間和強度根據旅游種類各有不同。”龐之浩介紹,對於亞軌道旅游,因為時間較短,從起飛到降落大約隻需要2.5小時,因此太空游客僅需經過幾天訓練就能滿足條件。軌道旅游等則不同,游客要在太空中長時間生活,必須掌握在太空中吃、喝、睡等生活技能,這些都需要專業化訓練。同時,失重環境容易使人“首尾倒置”,找不到方向,產生恐懼感,這也需要通過訓練來克服。因此,軌道旅游的游客訓練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以上。

據悉,此前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太空游客,在出發前需要經歷模擬失重的拋物線飛行、練習在重力加速度下躺在離心機裡睡覺、學習“聯盟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內外結構、操作“聯盟號”和國際空間站模擬器、進行水上返回降落等訓練、學習飛行理論與航天醫學等知識,並參加必要的體能鍛煉。

可以穿自己衣服還能帶化妝品

既然是搭載游客,旅游版“龍”飛船和專業版“龍”飛船是否會有所不同?

“應該不會。”龐之浩說,之前太空游客都是和宇航員一起進入太空,因為游客畢竟不是專業的飛船駕駛員,這次也是採取相同方式,所以用來旅游的“龍”飛船和運送專業宇航員的“龍”飛船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不同。

據報道,SpaceX和“藍色起源”等公司都在研制兼具太空旅游和其他功能的航天器。SpaceX的“星船”(Starship)既能用來搭乘100名游客進行繞月旅游,又能用來向月球甚至火星運送專業宇航員、探測器和物資等。“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New Shepard)飛船也是如此,可以載著6名太空游客亞軌道飛行,也能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

“除了航天器可以通用,太空游客也不用攜帶什麼特殊裝備。”龐之浩談到,在發射和返回階段,游客要和專業宇航員一樣穿著艙內航天服。在太空飛行階段,游客可以穿著自己的衣服,比如運動裝等,還可以攜帶一些自己的私人物品,如相機甚至部分女性化妝品等。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太空的輻射、失重等環境會不會給太空游客帶來身體方面的損傷?

龐之浩表示,游客在空間站也會每天鍛煉身體,而且游客在太空的時間較短,防護得當的情況下,基本不會出現上述問題。另外,由於游客一般不會在空間站獨處,所以也無需過於擔心心理問題。

“但是,與專業宇航員相比,太空游客可能會出現一些其他令人擔憂的問題。”龐之浩表示,韓國首位宇航員李素妍在飛船返回降落時遭受沖擊受傷,而同行的其他宇航員則平安無事,這有可能與她訓練時間較短有關。相比專業的李素妍,太空游客的訓練就更為不足了。

針對太空旅游引發的熱潮,我國有關專家樂觀地預計,20年后中國人有望實現太空旅游。在龐之浩看來,太空旅游興旺發達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降低成本,二是保証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資本參與航天發展正大大加速太空旅游業。“一些國家正在建立完善的太空旅游法,讓民營企業在航天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並鼓勵發展包括太空旅行在內的新的商業市場。”龐之浩道。

實習記者 於紫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