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地黨政聯席會 傳遞出哪些新信號

2020年03月18日07:29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傳遞出哪些新信號

  解讀

  3月17日下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場會議傳遞出了哪些新信號?

  信號一

  頻繁對接積極推進“努力把能做的事先做起來”

  最直接的信號,來自參會陣容——川渝兩地黨政“一把手”悉數到場。“這體現了兩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區域和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平表示,即便疫情尚未結束,兩地通過視頻會議形式也要把會先開起來,則是“高度重視”的另一種表達。

  視線從會議當天往回看,會有更多發現。

  王建平特別提到,從1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至今的兩個多月裡,川渝之間互動非常頻繁——

  1月17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率隊赴重慶,與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召開深化川渝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對接會﹔隨后,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團隊又趕赴四川做進一步溝通協調﹔3月11日,川渝兩省市舉行深化交通運輸合作視頻會﹔同日四川省科技廳與重慶市科技局舉行工作對接會……

  這些努力,最終形成了會議通報的4個文件:《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機制》《四川重慶兩省市共同爭取國家支持的重大事項》《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重點任務》。

  “短時間能取得那麼多共識,反過來印証了雙方溝通的務實和高效。”王建平表示。

  高度務實,是兩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關工作的一大“底色”。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提到省內的一個共識——努力把能做的事先做起來,形成一批先期成果。一個最新案例是,幾天前我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總體方案》正式印發,為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一個功能平台。與此同時,我省還按照“需國家層面支持”“川渝兩地協同推進”“四川可先期啟動”三類,分別制定了重點任務清單。

  信號二

  雙方力往一處使 川渝合作正取得實質性進展

  會議一個細節,引起西南財大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晉的注意。

  從工作機制、爭取國家支持事項到新一年重點任務……會上通報的文件都聚焦“實質性”而非“原則性”內容。“會議舉行本身,就表明川渝雙方的溝通協調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賈晉認為,這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正取得一些實質性進展。

  不止一條新聞可佐証這個判斷:3月初,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2020年市級重大建設項目名單》,成渝中線高鐵被確定為今年要新開工的市級重大項目﹔川渝雙方明確今年將新開工4個成渝間的通道性高速公路項目﹔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成渝高鐵快線啟動了全線可研報告編制工作,成南達萬高鐵完成了可研鑒修文件評審。

  賈晉表示,如今正處於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的窗口期,川渝兩地在一些合作上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共識,有利於搶抓機遇,將一些重大項目、重大改革等納入國家相關規劃。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則關注到另一個細節:不管是爭取國家支持的重大事項還是編寫工作方案,都用了“共同”“合作”等字眼。“所有文件都非常強調‘一體化推進’,這傳遞出非常明確的信號:四川和重慶是作為一個整體,共同來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雙方的力都在‘往一處使’。”

  信號三

  是機遇也是重大使命 要有“啃硬骨頭”的勇氣和准備

  圍繞下一步工作,會議期間四川一方提出:希望雙方協同推動規劃編制,形成“1+N”規劃政策體系﹔協同實施重大項目,補齊基礎設施領域短板﹔協同建設重大平台,打造更多跨區域承載國家戰略的實施載體﹔協同深化重大改革,力爭在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取得突破﹔協同完善推進機制,構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上下貫通的三級運作機制。

  這其中既有基礎性的工作。“尤其今年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開局之年,不管補齊交通短板還是完善推進機制,都是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的‘當務之急’。”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耀表示。

  也有不少突破性的任務。王建平特別關注協同深化重大改革中“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的探索,“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現象——傳統上行政區和經濟區結合,固然激勵了地方發展積極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區劃的‘樊籬’,制約跨區域經濟合作的開展。”王建平期待川渝兩地能在利益分配等核心問題上取得突破。

  所有受訪者都提到,不管是“基礎性”還是“突破性”工作,都要有“啃硬骨頭”的勇氣和准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機遇也是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而要完成使命,川渝兩地必須竭盡全力。”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駱玲表示。

  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成都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

  最近幾日,成渝雙城之間捷報頻傳。備受關注的成渝中線高鐵今年開工﹔新開工4個成渝間的通道性高速公路項目﹔成渝高鐵將提速改造,實現成都到重慶1小時內到達……

  時空距離的縮短往往是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的先行軍。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是主角之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成都乘勢而上,主動在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中強擔當、作貢獻。

  提高人口和經濟承載力

  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

  打開中國衛星夜景全景圖,在西部,成都和重慶是耀眼的“雙子星”。

  “中央的決策,鞭策成渝兩地邁向更高目標。”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人文相近、資源稟賦相通、市場與產業的關聯性與互補性強……一直以來,成渝之間有著優勢互補的良好基礎,成渝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區位條件,在西部地區都具有領先優勢,在全國發展大局下,抓住了這個關鍵,就能帶動整個西部,進而推動全國的協調發展。

  如何搶抓機遇,真正駛上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成都不斷探索。

  突破龍泉山,向東發展,以“一山連兩翼”的全新格局重構城市發展新空間,提升發展要素承載能力。成都向東,重慶向西,兩座城市相向發展,才能共同支撐起“中國經濟第四極”。不久前的一場成都市東進區域線上融資對接會上,成都公園城市龍泉山生態保護修復暨國家儲備林、天府奧體中心等多個項目與金融機構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意向融資110億元,彰顯出市場對東進的信心。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都日前發布《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總體規劃優化提升(公示版)》,提出環城生態區的目標定位為可進入、可參與、可感知、可閱讀、可欣賞、可消費的高品質城市中心公園,彰顯成都公園城市魅力的世界名片。

  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人”成為最核心的要素,增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吸附力,帶動城市、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闖出路子,作為中心城市,成都將提高人口和經濟承載力。

  唱好成渝雙城記

  盡可能地推動供應鏈同城化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強化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成都需要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

  要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真正獲得優勢,成都的“短板”也很明顯:如果將目光看向全球,成都都市圈面積是東京都市圈面積的2.5倍,但經濟規模卻遠不及后者。

  切實把成德眉資同城化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支撐性工程、作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省委的決策部署,也是成都破題起勢的關鍵。

  城際間,利用成貴高鐵實現成綿樂沿線動車開行進一步加密。成都至德陽動車日開行對數由最初的9對增加至41.5對,平均發車間隔縮短至20分鐘以內﹔成都至眉山、資陽日開行對數均在原基礎上提升40%-100%……一組來自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的數據顯示,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的願景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在成德眉資四市之間,公共交通已實現“一卡通刷、優惠互享”﹔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互認,參保者都能享受到成都優質的醫療資源……按照《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未來,還有8個方面30個領域的重點任務,202項重大項目將在四城協同推進。

  唱好成渝雙城記,深化合作的步伐更加穩健。以成都布局的首個萬億級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例,疫情期間,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量不降反升,但同時,區域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到位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電子信息企業供應商分布在全球各地,各地復工節奏不一樣,企業不缺訂單,卻可能遭遇供應鏈短缺的問題。“在區域內加強產業鏈、創新連、供應鏈、價值鏈的協作,有利於發揮集群優勢降低配套成本,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也有利於提升產業鏈協同性和安全性。”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成都將加強成渝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優勢領域的產業鏈合作,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盡可能地推動供應鏈同城化。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怎麼建?

  有定性定量發展目標將成創新體制機制高地

  位於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匯處的宜賓三江新區,規劃面積389平方公裡,現有常住人口約22.58萬人。宜賓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陶學周告訴記者:“作為我省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以國家和省級經開區、高新區、產業園區等為重要依托,是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城市新區,與行政區劃的概念不同。”

  陶學周介紹,根據反復測算分析后,確定了三江新區定性定量發展目標——到2025年,“顯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區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6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5萬人。到2035年,學教研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示范作用充分彰顯,全面建成生態宜居、經濟繁榮、社會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80萬人。

  “川南經濟區被賦予‘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的重任,宜賓一定要緊緊把握三江新區這一突破口。”在宜賓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講師劉志慧看來,宜賓三江新區的設立,是貫徹全省戰略部署的重要體現。

  劉志慧認為,三江新區要取得突破性發展,要從三個方面著力——做大做強經濟實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城市配套功能。此外,還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土地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及投融資管理等方面開展創新,將三江新區打造成為創新體制機制高地。

  交通先行如何行?

  成渝間第四條高速有望年底通車

  “突突突……”3月17日,成資渝高速公路100余公裡路段機器轟鳴,建設正酣。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干道,自2月18日復工以來,該項目就朝著年底通車的目標快節奏推進,2200余名工人奮戰在建設一線。

  由四川省交投集團投建的成資渝高速是成渝間第四條高速公路通道,它串起了成渝高速、成安渝高速、成遂渝高速3條既有的高速公路通道,且直接連接成都和重慶兩大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與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兩大新區(四川天府新區與重慶兩江新區),對於促進成渝兩地經濟社會聯絡意義重大。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要先行。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重慶市交通局已達成共識: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協同鐵路、民航發展,構建通歐達海、立體互聯的對外交通格局﹔未來,形成“成德眉資都市圈1小時通勤、成渝‘雙核’1小時直達、成渝地區主要城市2小時互通、毗鄰省會3小時達到”的交通圈,川渝會同貴州、廣西等省份基本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

  兩省市交通運輸部門正攜手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立體網規劃”,制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介紹,今年將以打造成渝高速公路通道群為重點,建成成資渝高速公路,新開工南充至潼南、內江至大足、瀘州至永川、開江至梁平等4個高速公路項目,並力爭新開工岷江老木孔航電樞紐工程等水運項目,進一步暢通川渝間大通道。

  此外,布局和推進一批關系全局、戰略性、關鍵性的干線鐵路項目也已提上日程。(鄧燁 四川日報記者 熊筱偉 梁現瑞 程文雯 顏 婧 王眉靈)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