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時好習慣 一直要保持

2020年03月13日09:17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疫”時好習慣 一直要保持

  復工復產后人們生活節奏逐漸回復正常,洗手六步法、拒吃野味、公筷用餐、按時作息等,這些疫情期間養成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還要一直堅持下去嗎?醫生和健康專家日前呼吁,一些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個人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預防其他傳染性疾病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建議繼續保持下去。

  “以前出去應酬,經常會吃野味,現在誰勸我‘嘗鮮’,我都不領情了。”家住海甸島的徐女士,現在變成小區“業主群”裡出了名的做菜好手。她家一做飯,樓上樓下都能聞到香味。

  徐女士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她的飲食觀念發生了變化,“最好的藥就是免疫力,而增強免疫力需要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不能吃這麼油膩。我最近開始改進家人的食譜,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炒菜時減油、減鹽、減糖,督促大家多喝水、勤鍛煉。”

  海南省人民醫院體檢科主任易慧明認為,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他認為,人們在疫情期間形成的拒食野味、愛吃蔬菜水果、自已動手做飯等膳食習慣,應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堅持。合理膳食,才能調養好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病毒和細菌的感染。

  疫情也改變了人們的一些行為習慣。

  3月11日,在海口鵬輝廣場家樂福,正在排隊結賬的王女士雖然戴著口罩,還是主動離前面的顧客一米距離,還提醒后面的顧客保持距離。王女士說,新冠肺炎疫情沒來之前,她覺得在公共場所隻要按秩序排隊,人和人之間挨得近一點也沒關系﹔現在,她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應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排隊時不能靠太近。

  “以前孩子出門回來,不洗手就直接抓東西吃,疫情期間,老師天天強調 ‘六步洗手法’,她學得非常好,還經常提醒我,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海口市民董淑告訴記者,現在學校老師發來信息提醒,疫情期間,孩子養成的健康好習慣,家長一定要繼續監督,讓他們保持下去。

  海甸島三東路一家小餐館的老板王棟最近剛剛採購了一批公筷公勺,為后續的開張營業做准備。“疫情以后,相信很多客人到店吃飯會有公筷公勺的需求,我們主動提供,區別於店裡已有的餐具,也會給顧客留下好的印象。”王棟說,用公筷、公勺不是矯情,而是文明和衛生,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更彰顯社會責任。

  “好的習慣養成不易,丟掉卻很容易。”海南省人民醫院傳染科副主任吳濤呼吁,進門勤洗手、勤作家居清潔、拒食野動物、公筷用餐等衛生習慣和行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都應一直堅持下去。“比如咳嗽、打噴嚏時要盡量避人,並用紙巾、毛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隨地吐痰。很多病毒和致病細菌都是通過唾液傳播,注意這些細節,一是為了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避免飛沫傳播給身邊人帶來感染風險,這不僅是一種衛生習慣,也一種文明行為方式的體現。”(海南報記者 侯賽)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