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率先提出塑造8大消費場景 成都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2020年01月20日08:15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全國率先提出塑造8大消費場景 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制圖 申娟子

  2019年12月16日,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成功舉行,《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開始向外界征求意見。

  近日,成都正式印發《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按下快進鍵。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意見》的起草背景、創新性政策進行了解讀。

  目標是什麼?

  三步走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成功召開后,成都積極對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等國內高端智庫,學習借鑒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文件和經驗做法,前后4次反復征求市級有關部門和區(市)縣政府意見。同時,以人民為中心開門決策,向1000余名參會專家學者、國際友人、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對收集的意見建議進行了吸納。

  廣泛征求意見后,成都明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路徑分“三步走”,與2018年成都明確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目標保持了一致。《意見》指出,到2022年,進一步鞏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費中心地位,形成萬億級消費市場﹔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到2050年,進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進行列,消費市場的規模和能級躋身世界前列,在構建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球前列,成為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區、全球消費發展的風向標。

  任務是什麼?

  依托城市特質

  構建八大消費場景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最終目標是要讓生活、工作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更加幸福。

  塑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費場景,《意見》提出要依托成都城市特質,堅持高端化與大眾化並存、快節奏與慢生活兼具,融合熊貓、三國、金沙等特色元素,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8大場景。這8大消費場景分別是:地標商圈潮購場景、特色街區雅集場景、熊貓野趣度假場景、公園生態游憩場景、體育健康脈動場景、文藝風尚品鑒場景、社區鄰裡生活場景、未來時光沉浸場景。

  成都創新塑造的8大消費場景幾乎涉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頗具引領性。這其中,既有以衣食住行為導向的商圈建設,又有彰顯成都底蘊的特色街區打造﹔既有體育健康脈動場景關注人們的身體健康,又有文藝風尚品鑒場景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既關注家門口的社區日常生活,又遠眺未來以新興技術引領生活。另一方面,大熊貓、公園城市作為成都靚麗的城市名片,同樣被納入其中並進行了精心規劃。

  政策有哪些?

  12條制度創新

  構建積極引導消費的政策生態體系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構建引導消費的政策生態體系。為此,《意見》也給出了明確的指引,提出12條制度創新。

  在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適應消費結構內涵調整和外延拓展的雙重變革體制機制障礙方面,6條制度創新分別為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持續創新消費社會保障、積極探索產權消費融通、積極促進入境消費便利化、健全消費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方式、加快推進智慧消費基礎設施建設。

  在圍繞服務商業投資企業全球布局,建立符合超大城市功能需要的產品創新和消費拓展機制方面, 6條制度創新將匯聚起開放型國際化的消費供給主體。這6條制度創新分別是: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招引培育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消費領域企業運營綜合成本、主動實施審慎包容監管、深化消費發展人才支撐。

  此外,《意見》還圍繞構建“買全球賣全球”能力體系,打造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消費資源的集聚區、消費發展的風向標,提出強化國際消費通道建設、實施國際消費供應鏈體系建設、深化國際消費貨物和服務貿易、打造國際消費品牌展會、建設開放型消費平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國際貿易6項工作舉措,打造融入“一帶一路”的供應鏈服務鏈。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建設交子公園商圈 進一步提升城市影響力

  “對標世界城市,當城市服務業產值超過50%時,都市級商圈至少為2個,目前成都服務業產值已超過54%,正處於建設第二個都市級商圈的新階段。”昨日新聞發布會后,面對記者提問時,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南區域規劃布局交子公園商圈是適應成都城市人口分布新格局、滿足“新成都人”消費需求的順勢選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成都城市影響力,這也是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區域消費引領力和全球商業配置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

  交子公園商圈位於成都中心城區南部、錦江兩岸。西鄰益州大道、東接錦華路、北至府城大道、南至天府一街,研究范圍約9.3平方公裡。其概念策劃方案通過對標世界一流知名商圈,以“世界知名的公園式商圈”為發展願景,旨在打造集金融科技產業、高端服務業、精品零售商業、文化旅游、生活休閑等復合化功能業態於一體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圈,建設生態公園與商圈共融的國際消費新標杆。

  “事實上,交子公園商圈從規劃策劃初始就對標東京銀座、新加坡濱海灣、迪拜中心、上海陸家嘴等世界知名商圈。”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交子公園商圈概念策劃方案已於2019年11月通過市委常委會審議,同時通過了專家會審查,並征求了公眾意見,正進一步修改完善。

  該負責人透露,當前按照商圈概念策劃總體要求,各重點片區正深化詳細策劃及設計一體化方案,同步制定近、中、遠期推進實施計劃。“具體實施層面,目前正有序推進實施大魔方購物中心等商業載體,復地金融島、交易所大廈等商務辦公項目,金融城文化藝術中心、張大千藝術博物館等文化設施,錦江綠道、交子公園二期等公園景觀項目,並全面推進一批幼兒園、社區綜合體等公服配套項目。”

  市城管委:

  審慎包容監管 更好滿足市民的需要

  成都印發了《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明確要主動實施審慎包容監管。其中,提出要試點推行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負面清單城市管理制。在符合公共安全前提下,在商業步行街等具備條件的商業街區劃定范圍內開展戶外營銷,支持有條件的沿街店鋪開展“外擺位”“跨門經營”。

  “成都一直在探索推進城市包容審慎管理。”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結束后,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何汝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現行的《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是不允許“外擺位”“跨門經營”的,但這個規定實際上跟現實需要、在便民利民方面發生了沖突。何汝雲告訴記者,為了滿足廣大市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正在試點推行分類管理。具體而言,在不影響環境衛生、不影響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在特定商圈、特定區域的特定時間內,允許適度的“外擺位”“跨門經營”,實施餐飲店分時分段管理、商家外擺經營等試點。“雖然‘外擺位’‘跨門經營’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這同樣是機遇。”何汝雲表示,挑戰意味著在城市管理理念上需要進一步更新,進一步強化精細管理、服務為民的理念,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將在打造購物場景與城市管理中尋找新的平衡。

  天府新區:

  按照最新規劃理念 打造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

  “如果春熙路-太古裡商圈是現在時、交子公園商圈是現在進行時,那麼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就是未來時。”昨日,在發布會結束后,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天府總部商務區管委會主任李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他表示,“盡管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呈現的時間可能比較晚,但一定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個。”他進一步解釋道,因為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是在一個全新的區域,按照最新的規劃理念以及對商業的理解來打造的商圈。

  李昂介紹,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位於天府新區的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約8.5平方公裡。他表示,“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不僅有強大的交通配套能力,更有別於傳統商圈,是一個長在公園城市裡的商業,是針對高知、高質、低齡群體打造的更為年輕化的商圈。”

  據了解,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目前正處在前期的策劃、規劃過程中。“注重細分客群、順應消費趨勢、順應商業邏輯、注重城市美學,是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規劃時的四大理念。”李昂向記者透露道,“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已簽約在建以及即將簽約的項目體量已經超過了120萬平方米。相信5年以后,西部國際博覽城商圈一定會是一個精彩的呈現。”

  錦江區:

  打造更多特色街區 引進更多國際品牌及首店

  事實上,若論消費發展基礎,成都根源頗深。從東漢年間富庶一方的“錦官城”,到唐宋時期“揚一益二”的鼎盛繁華,到奠定西南首個中央商務區形態的百年“春熙路”,再到如今志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座“千年商都”從骨子裡蘊藏著消費基因。

  如何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昨日新聞發布會后,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巨大消費力正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商業企業和品牌通過進入成都而輻射西部市場,“未來,我們將在‘首店經濟’上做足功課,持續引進更多的國際品牌及首店,其次,就是發展‘后街經濟’,打造更多的特色街區,希望把老成都的味道與文化能夠更好地進行展現和傳播。”

  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還要積極拓展夜間經濟“增量”,擦亮“夜游錦江”品牌,向市民游客呈現更多的新消費場景,針對春熙路商圈打造,將圍繞建設“時尚商圈、智慧商圈、誠信商圈”的理念,力爭讓消費者購物休閑更放心、更舒適、更便捷,進而促使品牌企業在這裡聚集發展。

  與此同時,該負責人透露,正在推進相關老舊街區的改造提升工作,將重點發展特色小店、老字號小店,讓老街區呈現出新場景。“我們希望打造智慧街區,通過引進高科技項目等舉措,讓時尚、科技、文創等交融。同時,推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讓商家提升自身智慧化水平,以科技賦能商業、賦能商圈。”

  記者 孟浩 李艷玲 劉金陳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