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70元,增長10%

2020年01月20日17:4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1月20日電 (朱虹)今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19年,四川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4937.7億元,同比增長3.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70元,增長10%。主要表現出“三穩、三進、四快”的特點。

三穩

首先是,糧食生產平穩增長。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419.0萬畝,比上年增加20.6萬畝,增長0.2%。糧食總產量3498.5萬噸,比上年增加4.8萬噸,增長0.1%,在全國各省中繼續保持在第9位。我省被確定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優秀等次。

其次,特色產業穩定發展。全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119.8萬畝,比上年增加95.1萬畝,增長1.9%﹔油料、中草藥材、蔬菜及食用菌、茶葉、水果等主要經濟作物生產良好,產量分別達到了367.4、49.0、4638.4、32.6和1131.2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3%、9.3%、4.5%、8.3%和4.7%。油菜籽產量實現18連增,有望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第三則表現為,畜牧生產趨穩向好。四川全年出欄生豬4852.6萬頭,超額完成4008萬頭既定目標。生豬生產情況穩定向好,實現年底前生豬產能止跌回升。牛羊禽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出欄量保持續增長,牛出欄291.7萬頭,增長5.6%﹔羊出欄1780.2萬隻,增長2.3%,家禽出欄78756.6萬隻,同比增長19.2%。

三進

先導性支撐產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種業加快發展,完成162個農業縣種質資源普查,建成現代化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9萬畝,審定通過69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啟動建設了7個地方豬品種資源備份場。現代農業裝備逐步升級,出台《關於加快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新增農機總動力100萬千瓦,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1%,新建(改造)提灌站3000座,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益農信息社實現農業園區全覆蓋、行政村覆蓋80%。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初具規模,建設和提升105個農產品冷鏈物流產地集配中心,冷鏈物流靜態庫容達703萬噸、日烘干能力76萬噸,新建產地初加工設施設備1000座,農產品初加工率達到56%。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一是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行動。推進了3000個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和29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建設。農村衛生廁所達標數1350萬戶,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2%。二是推進村庄清潔行動。全面開展了村庄清潔行動和“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評定工作,全年將建成1.5萬個“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全省4.6萬個行政村保潔員基本實現全覆蓋,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30%左右的村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三是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在78個項目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大力發展種養循環農業,推廣農牧結合生態治理模式,覆蓋了全省70%以上的生豬養殖量,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0%。

農村改革持續推進。一是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歷時三年的清產核資工作按期完成。41.4萬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資產總計2193.9億元,已確認成員身份1650.6萬人。二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全省確權頒証率達到95%。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全省耕地流轉率超過40%,適度規模經營率達26.7%。三是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經營主體。全省新培育職業農民4萬余人。在全國率先實施現代農戶家庭農場培育行動,扶持3141家家庭農場發展,新培育家庭農場2500家。扶持2555個農民合作社。新評定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300個,省級示范社達到2400個,國家級示范社483個。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5家。

四快

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70元,增長10%。一是勞務收入穩中有升。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2440萬人,佔全省農村勞動力總量的69%。其中,省內轉移就業1360萬人,省外轉移就業1080萬人。農民工資性收入達到4662元,增長8.1%。二是經營收入快速提高。生豬價格大幅上漲,生豬養殖效益持續向好。同時牛羊家禽價格也出現跟漲情況,使畜牧業生產效益顯著提升。經營淨收入達到5641元,增長10.2%,對增收貢獻率近40%。三是脫貧攻堅增收效果顯著。大力實施扶貧專項,投入各類資金1501億元,全年實現了50萬人減貧,1482個貧困村退出,31個計劃摘帽縣達到驗收標准,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3%。

農業投入較快增長。一是財政資金投入增幅明顯。省級財政農業專項投入221億元,中央財政補助374億元,共計595億元,比上年增加128億元、增長27.4%,為推動我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財力保障。二是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度。安排中省財政農田水利建設補助資金55億元,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全年新建高標准農田395.5萬畝,累計建成3788.5萬畝。堅持不懈穩定糧食生產。三是聚焦“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安排財政資金9.96億元,做大做強“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強化烘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農業生產方式加快綠色轉型。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計劃,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保持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89.5%、80.2%,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8.6%以上。認定3市11縣為第六批省級監管示范市縣,命名1市11縣為第二批國家農安縣(市),數量居全國第二。累計7860家主體、11570個產品入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培育首批示范企業(基地)40家,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971件。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5422個,14個產品納入全國首批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激勵機制加快形成。強化鄉村振興考核激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在全國率先建立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制度,成立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評選鄉村振興先進縣10個、先進鄉鎮50個、示范村500個。實施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考評,考核評定35個省級星級園區,認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3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558個。嚴格落實農民增收縣委書記和縣長負責制,壓緊壓實縣(市、區)“三農”工作職責,通報表揚農民增收示范縣35個。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