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們這樣作答:振興鄉村沃野

2020年01月08日17:28  來源:廣安在線
 
原標題:2019我們這樣作答

2019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欄目《三大攻堅戰 各地在行動》聚焦廣安,點贊廣安區龍安鄉革新村申報“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讓廣安龍安柚走上扶貧品牌之路,為龍安柚打開了銷路的好做法。

《革新村的柚子俏了》,革新村的柚子真的俏了!

如今,廣安區成功創建為龍安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龍安柚知名度大幅提升,價格水漲船高,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這是廣安市實施鄉村振興工程的一個成功樣本!

作為全省唯一廳市共建鄉村振興示范市,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建設“美麗廣安·宜居鄉村”,打出“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的“組合拳”,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基礎建設為支撐,以特色文化為依托,以農民參與為紐帶,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堅持問題導向,明方向抓重點攻難點,實施鄉村振興工程成為推動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增收的總抓手

2019年,以實施鄉村振興工程為抓手,勤勞的廣安人民再一次把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績寫在賨州大地上:

與省農業農村廳簽訂協議,把廣安作為全省唯一廳市共建鄉村振興示范市,獲得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支持﹔

廣安區廣安龍安柚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驗收﹔

引進新希望集團年出欄30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廣安區龍安鄉、華蓥市祿市鎮納入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擦亮。省委書記彭清華到廣安調研時,提出了“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紅色旅游、鄉村振興三張牌”的重要要求。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剖析廣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最明顯的短板在“三農”,最薄弱的環節在農業農村。

“廣安是農業大市,但農業大而不強。”如何落實好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審時度勢之下,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深入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建設“美麗廣安·宜居鄉村”。

方向既定,奮力實干!著力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全市上下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解決怎麼干的問題,又提出如何干的招數:

以科學規劃為龍頭——聘請高水平專家團隊編制“產、村、景”相統一的建設總體規劃,實現一個新村就是一個景區。

以基礎建設為支撐——突出解決農村路、水、網等問題,基礎設施不再是發展瓶頸,讓農村留住人、農業引來人成為現實。

以特色文化為依托——把獨特的紅色文化、“三線”文化、農耕文化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資源稟賦變為現實生產力和發展競爭力。

以農民參與為紐帶——鼓勵農民主動當好“主人翁”,激發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去年10月,省委書記彭清華再次來到廣安調研,這既是一次思想的引領與工作的指引,更是一次強信心添舉措的點題: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更加重視特色農業發展,健全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幫助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接續奮進收獲不俗的戰績:預計2019年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3.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

堅持產業筑基,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穩步提升,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2019年,又一個豐收年份,廣安蜜梨喜事不斷。

10月,迎來了省委書記彭清華﹔12月,從2000余家參展商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前行是為了更有底氣回望。

實際上,2019年,從廣安蜜梨的“喜悅”,到廣安龍安柚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驗收﹔從廣安區龍安鄉、華蓥市祿市鎮被納入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到鄰水臍橙、岳池花椒、武勝晚熟柑橘被農業農村廳等八廳委認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所有的一切,指向一個事實:加快構建廣安現代農業“363”產業體系,廣安市“三大拳頭”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產業興旺是基礎。隻有產業興旺,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鄉村聚集,開拓農民增收新空間、新渠道。

全面落實四川省委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部署,結合實際,廣安市以“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理念為導向,提出構建現代農業“363”產業體系,即以龍安柚、臍橙、蜜梨“三大拳頭”產品為引領,推進糧油、畜禽、蔬菜、果茶、花卉藥材、蠶桑6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夯實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三大支撐產業。

目標明,但產業發展不能盲目放任。怎麼辦?

堅持“一縣一特色”,優化產業布局!

為此,一批在全國、全省叫得響的精品農業產業基地加速建設,筑牢了鄉村振興的基礎。

從建基地入手,新建高標准農田19.4萬畝,發展“三大拳頭”產業等優質水果基地4.5萬畝,鞏固提升中國川菜地道食材基地1.2萬畝,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認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

從做優品牌入手,培育優質、綠色、生態農產品,提升“廣字號”農產品競爭力。廣安龍安柚、廣安蜜梨、鄰水臍橙成為響當當的“三大拳頭”產業,武勝火鍋底料、廣安鹽皮蛋、岳池米粉等成為獨具特色的“區域名片”,200余種優質農產品使用的“華蓥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

從精深加工入手,著力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優化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布局,引進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倉儲冷鏈物流企業。到2020年,廣安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將達到60家以上,成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不斷提升,農民群眾鼓起錢袋子:2019年前三季度,廣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同比增加1096元,增幅9.9%。

堅持補齊短板,優環境聚人才強改革,農村更吸引人、留得住人,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華蓥市祿市鎮月亮坡村村民鄒可芳在家鄉經營果園,事業越做越大,前不久,在外工作的兒子也回來了,一家人都回到了農村干事業。

人們問她為啥?

鄒可芳自信地說:“條件好、能掙錢唄!”

的確如此,現在的農村環境與以前大不一樣了。

“前些年在農村,住的房子條件差,周圍環境也不好,出門是土路,垃圾到處扔。”鄒可芳說,現在的農村,環境更美,基礎設施更完善,產業發展起來了,不比城裡差!

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與人才是突出的短板。隻有補齊短板,才能真正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從何處破題?去年,廣安市瞄准打造幸福美麗鄉村升級版!

一方面,堅持“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模式,建設一批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前庭后院、瓜果飄香的幸福美麗鄉村。一方面,開展村庄清潔、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

高洞村所在的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振興示范區,就是這樣從山野鄉村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旅游景區,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去年3月,四川省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在此召開,廣安經驗成為全省各地學習樣本。

有了好環境,還要有人願意來。突破制約,一系列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措施又接連推出。

曾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同時擁有3家品牌服裝專賣店的黃文建也趕著“返鄉潮”回到家鄉,在鄰水縣黎家鄉搭界寺村創辦了殘疾人扶貧創業園。

“好好的老板不當,為何回鄉當農民?”鄉親們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在黃文建這卻不是個問題。

“家鄉有山有水,政策好、環境好。”黃文建堅信,在家鄉把農業搞起來,不比在城裡當白領差。

事實証明,黃文建的選擇是對的。一番努力下,他的創業園初具規模,每年可實現利潤70余萬元。村裡的殘疾人和留守老人在園區務工,每人每年能增收1萬余元。

“鄰水是勞務輸出大縣,有近40萬人在東部沿海地區打拼。”鄰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宏劍坦言,鄰水在吸引能人返鄉創業上下功夫,出台一系列辦法,力爭每年吸引50名以上優秀人才,將其培育為帶頭人。而隨著農民發展生產的主人翁意識被大大激發,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堅實。

一組數據顯示:鄉村振興工程實施以來,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超過1700人,帶動2.3萬名農民家門口就業。廣安日報記者站 劉偉 廖小兵 廣安日報記者 蔣師帥 劉定春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