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較視角把握戰略新決策

敬茂明

2020年01月08日13:1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決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志著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與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既有共性特征又存在諸多差異,中央和國家層面有著特別的戰略關切、戰略定位和戰略考慮。

地理區位差異凸顯戰略價值。成渝地區因處在國家多重戰略交匯區域及巨大潛力,成為托舉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關鍵性區域。成渝地區歷來是國家戰略大后方,在全國有著重要經濟影響。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也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點。盡管成渝城市群現實經濟實力不僅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差距明顯,經濟總量還不及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但近些年后發優勢更加顯現,依托其綜合匹配優勢,完全可望釋放出我國最重要內陸腹地的巨大潛能。西部“大成渝”與北方京津冀、東部長三角、南方粵港澳共同形成巨大的菱形地理空間,有力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區域空間布局。中央推出此項重大決策,將與其他國家戰略在成渝地區進一步疊加共振,對西部乃至全國產生出“一子落全盤活”的巨大效應。

演進階段差異錨定戰略重心。成渝城市群還處在極化集聚又著力轉型協同的關鍵時期,實現歷史跨越必然需要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照比較公認的城市群建設雛形分散、極化集聚、轉型協同、成熟融合四個階段劃分,京津冀城市群總體處於轉型協同階段,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已進入成熟融合階段,而成渝地區城鎮化率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成渝兩大中心城市的集聚與擴散作用逐步明顯,城鎮體系發育加快但還不完善,分工體系開始形成,區域基礎設施處於快速建設期,尚處於極化集聚並開始著力轉型協同的階段。世界級城市群的演進規律還表明,都市圈是城市群的硬核,打造都市圈是構建城市群的必經環節和路徑。按照既定規劃,成渝城市群要在2030年實現向世界級城市群的跨越,最關鍵的也在於加快建成成渝兩大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圈。中央財經委決定使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概念,既在建設半徑范圍上與成渝城市群規劃范圍大致吻合,經濟圈又有比都市圈更廣泛且精准的含義,契合重慶仍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格局、四川部分城市化率也不高的階段性特征。

內在矛盾差異決定戰略基調。成渝城市群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更為突出且多重特殊矛盾交織,更加需要順應高質量發展的宏觀趨勢,協同實現發展質量與民生品質提升。在發展不充分上,極核尚不夠強、次極城市發育嚴重不足、經濟密度偏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都比較明顯。除成都和重慶達到萬億級外,僅4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而其他三大城市群中不僅極核城市實力超強,蘇州、杭州、南京等副中心城市也將近1.5萬億元,還有一批萬億級或5000億級以上的重點城市。成渝城市群的經濟密度隻及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的4/25、3/8﹔城鄉人均收入也隻有全國平均水平的80%左右。在發展不平衡上,盡管這些年來在諸多方面取得重要進步,城際發展差距大,城鄉發展不協調、經濟與社會領域發展失衡等表現仍然突出。由於成渝地區在維護國家戰略安全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開發與保護、保糧食與促增收、人才廣需求與人口老齡化、基本建設和公共服務欠賬大與地方債務負擔重等矛盾都特別突出。中央的戰略決策,正是基於對成渝地區上述內在矛盾的深刻把握,特別強調高質量發展要求,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作者為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改革辦副主任)

(責編:高紅霞、羅昱)